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1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85篇
财政金融   152篇
工业经济   122篇
计划管理   365篇
经济学   977篇
综合类   679篇
运输经济   7篇
旅游经济   44篇
贸易经济   344篇
农业经济   176篇
经济概况   66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马克思按分配原则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是剩余价值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资本主义分配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逻辑起点。只是以往我们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最本质的含义理解不够透彻。实质上,应该说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最本质的内容包括三点,即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劳动量的大小为依据,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承认能力本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仍然没有偏离这三点本质的含义,但已经有了新的特点和形式。  相似文献   
52.
中国劳动力市场户籍分割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运用2004年中国9省(市)企业员工培训和继续学习调查数据,验证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户籍分割,并分析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即在职培训对处于不同层次劳动力市场的员工收入增长、职业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存在由户籍制度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特征,农民工主要处于次要劳动力市场。(2)户籍对于员工参与企业在职培训以及培训的收益率都有显著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城镇户籍员工比农民工的在职培训参与率和收益率都显著更高。(3)在职培训对于提高农民工收入具有显著的正的影响。(4)此前培训(进入本单位前接受的培训)对于农民工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3.
从西部的实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提出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吸纳和农村内部转移;加快西部工业化进程,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推进城镇化进程,以企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54.
社会资本与妇女农民工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妇女农民工从农业到非农业的职业流动过程中,社会资本是影响其流动决策的重要变量之一,对其就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所拥有的社会资本量极其有限等重要因素的影响,妇女农民工基本上都属于"非正规就业",地位低下.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办法之一就是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增加其社会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55.
刘丹 《经济经纬》2007,(6):71-74
北京市各区县劳动力总量分布的产业差别是明显的,其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对于北京市各区县功能区的划分可以站在劳动力产业分布比较优势的角度,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北京市已经形成的劳动力产业分布规律,从而为城市功能区的划分提供劳动力布局的依据.  相似文献   
56.
We consider a one-sector growth model in continuous time with a production externality and endogenous labor supply. There is a continuum of households who have identical preferences but differ with respect to their initial wealth. We show that there exist economies such that an indeterminate steady state exists for some wealth distribution but not for others. A second result is that a redistribution of wealth may drive the economy from a steady state with strictly positive output to a poverty trap in which output converges asymptotically to zero.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fferences in the wealth distribution may be responsible for drastic differences in the long-run standard of living.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Numbers: D31, D50, O41.  相似文献   
57.
There has been considerable debate as to whether job stability has declin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the Survey of Income and Program Participation (SIPP) to examine the incidence of labor market turnover between 1986 and 1993. Specifically, we calculate one- and two-year separation rates and then analyze turnover by the source of separation. We find that the incidence of job separations did not increase over the period under investigation, but appears to have declined somewhat. When analyzing separations by reason, conditional on separating from an employer, we find little evidence of temporal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turnover that would indicate greater employment instability. Therefore, we do not find conclusive evidence that employment relationships have become more unstable in the recent past.   相似文献   
58.
就业体制改革不应忽视内部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吸收了西方劳动经济学和企业理论的新成果,论述了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原理,重新审视了我国以往的就业体制改革思路及其成本与收益.提出发展内部劳动力市场是当前深化我国就业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并阐述了若干具体的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59.
生产劳动力的劳动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传统经济学的劳动力价值理论只有生产劳动力的生产费用(物化劳动),没有生产劳动力的劳动时间(活劳动)的耗费。劳动力的生产也有劳动时间的耗费。劳动力的自然再生产时间不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时间、即学习劳动的时间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生产劳动力的物化劳动,如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等;二是生产劳动力的活劳动即学习劳动。  相似文献   
60.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而素质较低,再加上观念认识不到位,组织管理工作滞后,就业环境不完善等,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影响农民增加收入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广辟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加强管理和协调,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