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8篇
  免费   280篇
财政金融   153篇
工业经济   180篇
计划管理   656篇
经济学   1451篇
综合类   125篇
运输经济   26篇
旅游经济   34篇
贸易经济   468篇
农业经济   69篇
经济概况   22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建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外包博弈模型,从政府视角研究以共性技术产出最大化为目标的最优政府支持性研发外包合同,并对最优外包合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足够多的政府预算是共性技术政府支持性最优研发外包合同存在的前提,最优合同条款随政府预算的增大而增多,企业保留收益增大倒逼政府预算增加;企业最优知识技术投入与共性技术价值系数以及从研发中分享的收益份额正相关,与政府支付的固定研发费用负相关;政府最优知识技术投入与固定研发费用及单位投入成本系数负相关;企业最优投入与政府投入成本系数负相关,与政府投入对研发成功的贡献系数正相关,且企业最优投入随其研发能力的增强而加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预算、项目前景及支持性资源分配3个方面提出共性技术研发外包合同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历经恢复调整、初步确立、转型完善、深化改革到全面建设等5个发展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探究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变革逻辑与动力机制。结果显示,路径依赖是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保持结构稳定性与内在连贯性的基本阐释工具,体现在回报递增效应、多主体协作效应和制度场域自我强化等方面;关键节点在政治逻辑作用下成为科技人才政策变革的原始驱动力,其本质是在保证政治属性不变的前提下建构以绩效为核心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进一步,在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以“缓冲器”式中介组织为核心的行政认同、市场协调和学术本位之间的合理张力,进而推进利益相关者群体利益协调与整合机制成为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不断自我革新的有效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63.
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外资利用及国内外经济技术竞争的分析.作出基本的判断,在对国内外结构性调整及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进行讨论后,从宏观发展视角.对我国利用外资中引进技术存在的体制、政策等作出分析;最后,根据跨国企业直接投资将成为未来我国外资主要构成的预期.提出着眼于长远发展利益的我国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的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164.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现状分析与调整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纪之交,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将成为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的出现也必须有科技投入的后台保障.本文在比较工业化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科技投入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工业化进程发展所处的阶段,对我国的科技投入现状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当前应加大政府对科技投入的支持力度,提高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依据国情,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策略,加大官、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抢占新世纪科技制高点.  相似文献   
165.
本文从移动短信业务的蓬勃发展和铱星的"陨落"这正反两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技术与市场的关系,指出了只有适应需求的技术才能最终驱动市场.同时,就如何以市场观念正确认识和把握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6.
公司创业投资(CVC)是企业外延式发展的主要路径,主要发生在大型成熟企业。近年来,我国创业板新创上市企业发生的CVC活动也比较活跃,企业资源成为影响企业选择CVC战略的重要因素。以2009-2011年在创业板上市的204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通过其从上市至2014年12月31日之间参与的CVC数据,分析企业技术资源、财务资源和商誉资源对新创企业CVC决策的影响。通过二分类Logit实证检验发现:技术资源对新创上市企业选择CVC战略具有积极影响;充裕的现金流对新创上市企业选择CVC战略具有促进作用;商誉资源对公司创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7.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从创新数量转移到创新质量上来。聚焦技术创新过程中形成的技术锁定效应,运用DEA-SBM测度技术锁定效应并分析其发展趋势,检验技术锁定效应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寻找解锁技术锁定负效应的调节机制。研究发现:技术锁定效应显著抑制创新绩效提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技术创新模式中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对技术锁定负效应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且自主创新投入可以深度缓解技术锁定对创新绩效的消极影响;消化吸收能力在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之间发挥创新路径枢纽作用,表现为创新模式一体化的调节作用可以显著缓解技术锁定负效应。另外,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创新能力不同未造成明显的技术锁定效应差异。研究结论对于积极调控我国技术锁定效应、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8.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转型给中国承担新使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和绿色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基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特征,研究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OFDI主要通过绿色技术溢出机制、增长机制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该绿色技术创新效应随着互联互通合作水平提升而显著增强,且对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改善效果主要体现在高收入组国家。  相似文献   
169.
在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矛盾日趋紧张背景下,运用团队断裂带理论,选取2014-2017年我国重污染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本土情境考察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团队成员部分特征属性会在绿色技术创新任务下被激活,社会分类断裂带和本土情境下的人际关联断裂带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有抑制作用,任务相关断裂带和社会资本断裂带则对其有积极影响,股权集中度在这一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基于本土视角,开拓性探究团队断裂带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丰富了断裂带理论研究框架,拓展了关于断裂带类型的研究,为实践层面分析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70.
基于电子货币的狭义定义,本文从狭义电子货币影响货币供求的角度选择影响短期利率的解释变量并构建理论模型。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发现狭义电子货币对30天期Chibor利率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而主要受传统货币电子化、移动网络等支付技术发展影响的变量,如货币供给流动性、金融电子化程度以及现金漏损率与30天期Chibor利率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货币供给流动性、金融电子化程度以及现金漏损率对30天期Chibor利率的影响方向均为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