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3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97篇
财政金融   502篇
工业经济   346篇
计划管理   1896篇
经济学   1114篇
综合类   1008篇
运输经济   109篇
旅游经济   305篇
贸易经济   1196篇
农业经济   499篇
经济概况   94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623篇
  2013年   762篇
  2012年   615篇
  2011年   784篇
  2010年   621篇
  2009年   484篇
  2008年   548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bstract

Sociology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ceptualisation of risk and critique of technical risk analysis. It has, however, unintentionally reinforced the division of labour between the natural/techn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in risk analysi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problem with conceptualisations of risk is not a misplaced emphasis on calculation. Rather, it is that we have not adequately dealt with ontological distinctions implicit in both sociological and technical work on risk between material or objective risks and our socially mediated understanding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those risks. While acknowledging that risks are simultaneously social and technical, sociologists have not, in practice, provided the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tools to apprehend risk in a less dualistic manner. This limits our ability both to analyse actors and processes outside the social domain and to explore the recurs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isk calculus, social action and the material outcomes of risk. In response, this paper develops a material-semiotic conceptualisation of risk and provides an assessment of its relevance to more sociologically informed risk governance. It introduces the ideas of co-constitution, emergent entities and enactment as instruments for reconciling the material and social worlds in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risk. It further illu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a material-semiotic approach using these concepts in the nuclear industry. In deconstructing socialmaterial dualisms in the sociology of risk,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 material-semiotic conceptualisation of risk enables both technical and social perspectives on risk not only to coexist but to collaborate, widening the scope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相似文献   
72.
Organisations increasingly use websites to promote prosocial behaviour such as volunteering, philanthropy, and activism. However, these websites often fail to encourage prosocial behaviours effectively. To address the lack of relevant research, we develop, then refine, a design model that identifies the user experience factors that create intention to engage in prosocial behaviour on websites. We test an initial model developed from the literature, by interviewing forty participants, each of whom visited and compared six volunteering websites. Our analysis of the participants' user experience reveals eighteen elements that interplay to create intention to engage in prosocial behaviour. Our refined design model comprises ten website features (interaction, factual, anecdata, external recognition, organisational expression, value suggestion, explanatory content, visual media, written media and, website design), seven perceptions (ease of use, aesthetics, information quality, trust, negative affect, positive affect, and argument strength), and one motivation (egoism). These findings provide novel insights into how to desig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to encourage prosocial behaviour.  相似文献   
7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创新与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该研究基于2007-2022 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大规模数据样本,采用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等统计方法,探讨了企业数字化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应用与管理创新提升创新能力,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运营创新绩效和市场创新绩效,其中不仅直接影响显著,还通过管理赋能、投资赋能、营运赋能和劳动赋能等多重内在机制间接促进了创新绩效的提升。该研究发现不仅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实践中企业数字化战略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4.
我国内国公债的发行始于晚清时期,泛滥于北洋时期.晚清与北洋政府时期的内国公债在我国内债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关于晚清与北洋政府时期内国公债的研究,现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还是显得较为薄弱.还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1.应确立科学的研究范围;2.应科学运用研究方法与整合研究队伍;3.应加强北洋时期内国公债研究.  相似文献   
75.
本文认为,网络时代大众文化的研究趋向重点应该有三个方面:第一,网络赋予了大众文化不同的特征,使它在内涵和技术特征上发生了变化.大众文化研究有必要对这些变化在理论上进行分析和批判;第二,对网络时代大众文化诸多现象的批评;第三,加强网络时代大众文化的引导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6.
公权的特有属性决定其总会以异化的形式出现,应该从伦理层面寻找新的更深层次的救治途径。公权伦理建设有益于现代社会伦理道德普遍正当性的实现,公权伦理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包括法的意义上的权利关系伦理、公权运行中的伦理、公权制度伦理、公权行使主体道德建设、执政党政治伦理道德建设和公权道德规范等。公权伦理研究和建构有利于在更高层面上探索公权运行规律和公权伦理建设规律,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7.
基因组方法在虚拟企业组织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影响虚拟企业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的角度,分析了虚拟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特点,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基因组方法在虚拟企业组织优化设计过程中的适用性。结合组织设计流程,将基因组方法在以特许经营为特征的虚拟企业——美特斯.邦威中进行了试应用,以说明基因组方法在虚拟企业组织优化应用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8.
一个企业若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不可或缺的。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跨国经营企业公司治理模式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解决因跨国经营所面临的复杂环境而带来的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成为管理学界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9.
吕航  张文  宫国强 《现代食品》2021,27(2):146-148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分子水平对基因进行技术改造,将外部基因经体外重组导入至受体细胞中,使基因可以在受体细胞内进行复制、转录与翻译.经过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造,转入的基因能够稳定遗传,表达出新产物或新性状.转基因食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特别是植物性转基因食品的出现.DNA重组技术与细胞融合技术...  相似文献   
80.
高校新农村研究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较之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发展手段和目标。文章旨在对高校新农村研究院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和困难问题进行梳理,分析背后的成因与制约因素,以期为以高校新农村研究院为抓手、从科技引领和支撑的角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该文从协同创新理论出发,基于对沈阳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实地调研,采用文献梳理、归纳总结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对高校新农村研究院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技支撑的机理、模式、作用和困难问题进行了梳理。[结果]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通过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资源,从技术协同、人才协同与理念协同3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支撑。但目前各级政府对高校新农村研究院的作用地位还缺乏充分认识,存在财政支持不到位、技术推广激励与考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结论]整合各方科技创新资源,构建起各类主体跨界协同、不同技术集成应用、创新资源全链配置、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农业科技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增强财政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持续投入,改革高校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定与考核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