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6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53篇 |
工业经济 | 16篇 |
计划管理 | 228篇 |
经济学 | 136篇 |
综合类 | 382篇 |
运输经济 | 9篇 |
旅游经济 | 19篇 |
贸易经济 | 91篇 |
农业经济 | 17篇 |
经济概况 | 1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89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151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67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工匠精神作为企业实现提质增效、构建竞争优势等目标的关键推手,如何有效培育组织成员工匠精神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探讨的话题。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了一个包括情感型领导、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和员工工匠精神的跨层次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通过双时点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情感型领导对员工工匠精神培育具有积极影响;情感型领导通过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间接影响员工工匠精神;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不仅正向调节情感型领导、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员工工匠精神间关系,而且正向调节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中介作用。本文厘清了情感型领导与员工工匠精神间的内在机理,也为组织有效培育员工工匠精神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2.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战略的部署推进,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特殊时代背景下,聚焦新时代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和群团组织改革要求,数字化转型成为全国学会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入选中国科协世界一流学会建设项目的中国大坝工程学会为研究样本,围绕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学会群众组织力、学术引领力、战略支撑力、文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这五大核心能力,总结提炼出学会在数字化建设中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经验,并由此思考全国学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3.
预约定价作为税法开拓的新领域,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异常迅速。与预约定价实践迅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预约定价的理论研究却异常缓慢,在中国如此,在世界亦如此。通过对预约定价的概念进行界定,建议运用法学多学科的视角对预约定价进行理论分析,并大胆把民法、行政法和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援引到预约定价中,来分析预约定价的民法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4.
新时期下,延安精神被时代赋予了更多丰富的内涵,并且在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基层党支部的党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为党建工作提供了发展方向。依托延安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和开辟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新途径,确保红色资源教育深入校园,确保延安精神深入人心,从而提高党员队伍建设成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5.
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从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求知目的、治学态度、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三个层面调查学生在思想、行为与作风上所反映出的学风现状,分析影响学风的主要因素和我校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学风建设的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6.
107.
赵含韫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8-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是一个开放的价值体系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赋予其新的内容 ,以体现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来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8.
黄河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5):46-47
在中文学术论文中,冗余既可能是必要的语法手段,也可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错误使用。在行文时应当对其功能加以甄别,以达到正确处理句内和句间衔接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9.
闽学文化传统特质与福建企业家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闽学文化传统特质对福建企业家精神生成的孕育、制约两个方面分析了福建企业家精神的文化根源。并认为,在与市场经济的冲撞相融合中,经过冲突、筛选、整合过的闽学传统文化对福建的企业家精神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能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去完善、升华福建企业家精神,使之适合福建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10.
公民公共精神缺失的社会根源与催生的“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知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63-67
公民的公共精神是实现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思想道德基础,它要求每个公民时时处处都选择与公共利益相一致的行为模式,养成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道德品质。中国传统"伦理本位"的社会特征是中国公民缺乏公共精神的社会根源,因此发展公民社会以培育公民公共精神是一较佳选择。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国情为基础,发展高质量的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