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0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57篇
财政金融   120篇
工业经济   162篇
计划管理   673篇
经济学   546篇
综合类   591篇
运输经济   81篇
旅游经济   83篇
贸易经济   360篇
农业经济   384篇
经济概况   36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介绍了炉灰地基承载力的研究现状;炉灰地基承载力的研究目的;拟研究内容和可能遇到的困难。炉灰地基承载力的研究即将改变炉灰不能直接作为地基的历史,为某些地区找到了更为廉价的地基材料,节约大量资金。该研究也可解决已建房屋存在的若干问题,为其他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黄小红 《价值工程》2011,30(21):234-234
培养大学生的"三创"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院依托检测中心,在实践探索中,为学生搭建平台,提高其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3.
杜建华  吴娇媚  卢颖 《价值工程》2011,30(6):123-124
矢跨比较小的坦拱桥,受力形式带有梁式桥的倾向,水平推力较陡拱大,受载弯矩集中于主拱拱顶至3/8、5/8区段,因此造成对此种桥型加固难度增大。有必要提出有效措施进行加固整治。本文结合公路坦拱桥加固工程实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多点支撑加固坦拱的设计、施工技术。实践证明,该加固增强技术可有效提高坦拱桥的承载能力且安全可靠,具有较大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4.
单片机编程能力培养项目设计——硬件部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军堂  张玉强  陈晨 《价值工程》2011,30(15):166-166
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电信类专业为例设计了单片机能力培养项目。在设计过程中注意了项目在教学中的可操作性,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设计的项目在实施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冯文春 《价值工程》2011,30(11):2-3
高校图书馆教师的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运行效率和功能。本文以高校图书馆教师创新能力评价为研究对象,在构建高校图书馆教师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引入创新能力评价中,最后,通过案例介绍了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6.
郝瑞鹏 《价值工程》2011,30(18):65-66
包神铁路把科技创新根植于基础建设中、贯穿到安全控制中、体现在发展进程中,有力促进了安全运输。无缝线路是同重载高速铁路相适应的轨道结构,由于彻底实现了线路的无缝化,提高了轨道结构强度,优化了行车条件,改善了线路工况,减少了养护维修材料和劳力消耗,突出了无缝线路的优越性,已成为了我国铁路线路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无缝线路铺设时间及数量的增长,如何对无缝线路进行养护维修已日趋重要。尤其在大运量且运量逐年增长的神朔铁路其无缝线路养护维修难度也日益增大。随着铁路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的环境下,如何提高保安全能力,确保运输安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无缝线路养护维修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7.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whether procedural rights and administrative law mechanisms - such as, for example, the right to a hearing, the duties to provide a reasoned decision and to disclose relevant information - can enhance the accountability and democratic legitimacy of earth system governance.The democracy-enhancing potential of such mechanisms and rights - which in the national context have proved to be beneficial in strengthening citizens' participation and the acceptance of decisions - can be limited in the global arena, by a number of factors. One of these factors is “legal imperialism”, understood as the grafting onto the global level rules and institutions that impose the hegemony of western values.In fact, administrative law mechanisms, being a construct of a certain type of western, liberal model of the state (and its capitalist model of development), could be perceive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an instrument to reproduce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advanced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nd their economic actors.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ir democracy-enhancing potential, these mechanisms should draw, as far as possible, on cross-cultural principles, and be supported by financial and technical instruments enabl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marginalized groups to engage in dialog with the most powerful actors.  相似文献   
108.
虎陈霞  郭旭东  连纲 《经济地理》2011,31(3):464-469
基于行政村空间尺度,利用四川省彭州市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葛仙山镇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模糊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四川省葛仙山镇19个行政村农村非居住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对集约度空间差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葛仙山镇农村非居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属于相对不集约利用水平,各行政村之间呈现出较大的空间差异性。从空间分布来看,地处北部丘陵山区的行政村,非居住建设用地比重较高、单位非居住建设用地GDP产值较小,其非居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在葛仙山镇属于最低水平,集约利用潜力较大。而地处南部平原坝区的行政村,非居住建设用地比重普遍较小、单位非居住建设用地GDP产值较高,其非居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普遍属于相对高度集约和中等偏高的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9.
穆松林  刘彦随  刘春腊 《经济地理》2011,31(11):1880-1885
沟域经济是山区发展的新视角,以密云县沟域数据为基础,针对沟域土地对经济发展、粮食供给和生态 保护所能提供的支撑能力,构建了土地支撑能力定量评价方法,评价了各沟域的土地支撑能力,并与发展需求进行了比较,进而从沟域发展的经验事实中总结出面对土地支撑能力不足的响应途径.结果表明:土地支撑能力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各个沟域差异较大,整体存在土地的支撑能力不足,但通过发展沟域经济、优化响应途径,土地支撑能力和发展需求的差距逐步缩小,即土地相对支撑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和加强.  相似文献   
110.
美国行政中心空间与规模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崔银江 《经济地理》2011,31(10):1618-1624
行政中心是行政区划的基本要素之一,行政中心尽量靠近地理中心对行政管理和促进区域发展平衡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提出了行政中心与地理中心偏差的计算公式,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结合Ar-cGIS软件,以美国为例,分析了美国县治与地理中心地理偏差的空间分布和数据特征以及州府与州最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关系特征,总结了产生以上特征的自然、历史和政治上的原因,并运用空间可视化方法直观地显示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①美国的县治普遍比较接近地理中心,其接近程度有由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趋势且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②州府大多数并非州最大城市,人口较少。最后从行政中心区位选择和区域发展平衡两方面得出对中国的启示,为中国行政区划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