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67篇 |
免费 | 1572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241篇 |
工业经济 | 101篇 |
计划管理 | 1036篇 |
经济学 | 1213篇 |
综合类 | 1017篇 |
运输经济 | 14篇 |
旅游经济 | 45篇 |
贸易经济 | 804篇 |
农业经济 | 2404篇 |
经济概况 | 119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0篇 |
2024年 | 174篇 |
2023年 | 230篇 |
2022年 | 188篇 |
2021年 | 311篇 |
2020年 | 337篇 |
2019年 | 276篇 |
2018年 | 251篇 |
2017年 | 253篇 |
2016年 | 326篇 |
2015年 | 262篇 |
2014年 | 538篇 |
2013年 | 458篇 |
2012年 | 611篇 |
2011年 | 606篇 |
2010年 | 482篇 |
2009年 | 461篇 |
2008年 | 548篇 |
2007年 | 422篇 |
2006年 | 363篇 |
2005年 | 244篇 |
2004年 | 192篇 |
2003年 | 130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89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农业信息化评价研究成果,结合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数据可得性等原则,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的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河南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模型,计算了2005—2010年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最后指出推动和制约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提高的因素。 相似文献
82.
83.
K Hervé Dakpo Philippe Jeanneaux Laure Latruffe Claire Mosnier Patrick Veysset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18,62(3):352-372
The Färe‐Primont index is used to evaluat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change and its components for a sample of French suckler cow farms in grassland areas in 1985–2014. The results reveal an increase in TFP of 6.6 per cent over the whole observation period, with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eing the major source of productivity growth. Meanwhile, efficiency decreased. Farms experienced grea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from 1991 to 2000. From a methodological point of view, the comparison with results obtained with Malmquist indexes shows similar trends but different magnitudes, with the Malmquist index overestimating the TFP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s compared to the Färe‐Primont index. In addition, the use of a sequential approach that restricts technological change to being positive or null allows for the precise calculation of technology changes, dis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external conditions that are captured in efficiency changes. Finally, the estimation of full dimensional efficient facets (FDEFs) that guarantees the positivity of all shadow prices used to assess the mix efficiency component of TFP change is promising. 相似文献
84.
杨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6):139-142
作为农业生产的根本,农田质量对于粮食生产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农田污染的相关防治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安全以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农田污染主要特征为农田污染物成分复杂,农田污染程度不断扩大。同时由于农田污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进而导致相关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品质不断下降。文章以四川省为例,探究农田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发现,目前四川省农田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水体以及土壤受工业废水污染严重,畜牧业废弃物污染等。农田污染导致可耕种土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基于此,该文针对四川省农田污染现状提出农田污染综合立体防控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生物防治在病虫害防治当中的比例等措施减少农田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农田保护以及粮食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以及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85.
安徽矿业经济面临六个战略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矿业经济面临的六个战略性转变,即能源开发重点应由煤逐步向煤、气、电转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重点应由金属矿产向非金属矿产转变;矿业经营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矿业经济应由原料型向产品型转变;矿产资源勘查投资体制向多元化转变;以矿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向多元化产业城市转变. 相似文献
86.
我国农业水资源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文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63-66
水资源素有“农业生产的命脉”之称。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农业水资源供需缺口越来越大.严重危及我国未来农业生产安全。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农业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保护农业水资源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7.
该文基于1986~2010年全国和黑龙江省有关种植业数据,首先运用结构贡献因素分解模型分析 了”八五”到”十一五”时期黑龙江省种植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因素,其次利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 选取种植业总产值、种植业结构、粮食平均价格为解释变量计量分析了粮农收入贡献因素。研究结果表 明:从”八五”到”十一五”时期黑龙江省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种植业产值增长的贡 献很小但有增强的趋势;价格对种植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很大,是种植业产值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但有 起伏;总播种面积的贡献趋近于零。1986~2010年间黑龙江省种植业总产值、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粮农收入 增加贡献较大,贡献分别为3.059 1和2.291 6,粮食价格对粮农收入增加贡献为-4.315 6。 相似文献
88.
试论农业科技发展的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泽新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1,4(10):28-30
本文从逻辑和历史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了农业科技发展作为一个过程所具有的三个方面的规律性,即:①生活资料需求、生产资料需求、生态环境需求和社会文化需求等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是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②清除或缓解生产要素配置中的“瓶颈”制约,是农业科技发展的突破口;③提高由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构成的农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是它业科技发展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解析产业与劳动力的耦合互动关系,能够清晰地认知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农村产业布局提供规划依据。方法 文章构建了“三产”产业融合与乡村劳动力融合的定量测度模型,并展开了江苏省地级市耦合评价分析。结果 (1)苏北乡村地区农业生产仍是重点,涉农二产主要围绕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链的延伸。苏南乡村地区二三产业涉农程度低,主要涉农二产为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2)一二产业融合与乡村劳动力融合的发展水平和空间格局决定了“三产”融合的总体水平和格局,一三产业融合指数总体较低且差异较小。(3)产业融合的高值区是以“宿迁”为核心的苏北地区,乡村劳动力融合的高值区则是以苏锡为核心的苏南地区。(4)江苏省“三产”产业融合与乡村劳动力融合错位分布,空间耦合性低。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两系统逐步走向解耦。结论 苏北地区应加强农业产业链和增收价值链的延伸,从而增强就业粘性;苏南地区可考虑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促进“三产”融合;地方政府应在区域产—劳耦合自组织基础上,通过政策、机制创新的他组织干预促进“三产”融合和产—劳协调。 相似文献
90.
[目的]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深入分析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湖北、湖南和江西3省的农业产业结构及其各产业差异性和相对优势及其竞争力。[方法]在宏观层面运用了传统的基尼系数分析3个省份历史发展上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判断3个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存在虹吸效应;从中观层面运用区位熵指数分析法分析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从农畜林渔等方面判断各区域产业专业化水平程度;从微观层面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分离出3个地区的各部门产业的优势及其竞争力。[结果]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变化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基尼系数不断扩大;湖北的种植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湖南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江西的林业、渔业都较中三角地区对应的子产业的区位熵指数高;江西木材和竹加工业和烟草业具有较大的产业竞争优势,湖北的茶叶、水产和瓜果疏菜产业优势明显,湖南地区农业产业综合优势主要在于烟草、水果、肉类以及木材和竹类加工业。[结论]通过比较地区农业产业竞争优势,提出发展地区产业特色,合理布局全域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收益,稳固对结构优化的资金支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