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6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148篇
财政金融   1992篇
工业经济   120篇
计划管理   891篇
经济学   1041篇
综合类   1701篇
运输经济   18篇
旅游经济   16篇
贸易经济   981篇
农业经济   206篇
经济概况   81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484篇
  2013年   581篇
  2012年   504篇
  2011年   723篇
  2010年   546篇
  2009年   504篇
  2008年   609篇
  2007年   628篇
  2006年   668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01.
文章以1999-2005年的非油气矿产勘查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从勘查和采矿许可证发放、勘查投资、矿业权交易三个方面对我国非油气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地区发展进行分析、探讨。经分析总结:能源矿产的勘查与开采由东部、西部地区逐渐移向中、西部地区;金属的勘查与开采项目早期集中在东部、西部地区;近年中部地区矿产勘查、开采增长迅速,三地区金属矿产的勘查、开采活动比重趋近。中部地区继东部、西部之后成为勘查投资的集中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矿业权交易数量和交易规模增长迅速,我国矿业权市场交易日趋活跃。  相似文献   
902.
论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是在一种不稳定状态下运行和发展的,面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农村信用社必须具有发展战略观念,探索和预见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影响和挑战,并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才能求得持续的生存和发展。论述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不断改革挖掘内部的增长潜力,必须以农村金融资源的适度开发为途径,重视资源环境建设,注重科技、制度、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注重社会效益的提升,并提出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903.
地质工作改革探索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述了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的客观必然性 ,分析了属地化管理后地质勘查工作的新格局和新变化 ,对地质工作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国家地质工作体系、加速完善地质勘查市场体系、实现地勘单位企业化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等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04.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供求与需求矛盾逐渐加剧。由于市场疲软,产品积压,企业普遍存在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为维持再生产过程,只好通过拖欠他人货款的方式购买原材料。久而久之,造成企业间的大量拖欠,形成三角债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运行效率,成为我国国有企业和一些中小企业的严重束缚。本文试就这个问题结合马克思关于货币支付手段来探讨当前我国三角债问题的成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05.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重点和主要目的应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转换而转换。本文从落实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保障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目标实现等角度出发,提出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重点应是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价值创造力,内部审计的目的也在于促进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创造力。本文建议借鉴融合国际上计量价值创造力的主要方法,构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涵盖财务、风险管理、客户、内部流程及员工学习成长等五个方面审计维度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本文还就各审计维度的评价指标进行设计,并建议采用熵值赋权法进行指标赋权。  相似文献   
906.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liberalization of foreign bank entry in the Philippines from 1990 to 2006. The finding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on the dominance of competition effects from foreign bank presence which lead to the reduction in the profitability and overhead costs of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These findings, which reveal that both the actual market penetration and mere presence of foreign banks seem to exert competitive pressure to domestic banks, imply that foreign banks may serve as an effective competitive force, reducing the excess profits earned by domestic banks and compelling domestic banks to update their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techniques to improve their cost efficiency.From a policy perspective, the findings on competition effects of foreign banks in the domestic banking system justify the liberalization of foreign bank entry in the Philippines. The main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he goal of banking liberalization in transforming domestic banks to be more competitive and efficient works considerably well in the case of the Philippines. Aside from the policy of easing the entry of foreign banks, bank-specific conditions can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domestic banks. Therefore, a sustained improvement in the efficiency of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requires not only liberalizing the entry of foreign banks, but also on continued strengthening of domestic prudential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on the commercial banking system.  相似文献   
907.
The two main explanations for the crisis in the commercial paper (CP) market are credit concerns and liquidity issues. The CP market is not homogeneous in terms of credit quality, maturities and types of issues. We find that lower credit‐quality CP suffered more during the crisis. Additionally, we find little evidence that Federal Reserve (Fed) liquidity facilities reduced the impact of the crisis, but that when the Fed became a lender in the CP market, the crisis pressures were dramatically reduced. We conclude that the crisis in the money markets is related more to increases in credit risk. Liquidity is a secondary issue.  相似文献   
908.
本文以2001至200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银行信用借款决策的视角,研究了审计师声誉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聘请高声誉审计师的上市公司更可能获得银行信用借款(即存在门槛效应)且信用借款的比例更高(即存在约束效应);在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国有控股公司中审计师声誉机制主要体现为约束效应,其原因在于政治关系是一种更可靠的替代机制;非国有控股公司中仅存在审计师声誉机制的门槛效应,主要归因于我国司法体系不健全,银行将寻求其他更可靠的替代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声誉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但其有效性受制度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909.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非价格信贷配给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建立农村金融市场中非价格信贷配给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特殊设计的直接诱导式询问方法,对农户面临的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进行调查和识别,并实证分析影响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将灵活的利率差异化管理作为弥补潜在贷款损失的手段。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中多种类型的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并存,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合约特征和放贷行为偏好使得一部分农户被配给出信贷市场,一部分农户主动退出信贷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倾向于与农村地区少数生产规模较大、具有稳定收入和身份特征的农户建立稳定的、以重复放贷为基础的信贷供给机制,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农户将面临配给,这与利率管制时期的放贷行为并无本质差异。未来须调整仅仅以增加农村金融供给解决融资难题的改革思路,深入到市场结构、信贷合约和产品创新以及包括公司治理、风险甄别和内部管理机制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等微观层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910.
中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新试点最新进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中国银行间市场2010年创新试点推出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它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贷款等信用产品的信用风险剥离定价,并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其推出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特征。通过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中投资主体培育、市场定价、做市商机制、信息披露、市场外部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信用缓释工具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完善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有利于商业银行等投资者动态、专业地管理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