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2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66篇
财政金融   150篇
工业经济   161篇
计划管理   454篇
经济学   430篇
综合类   333篇
运输经济   20篇
旅游经济   38篇
贸易经济   248篇
农业经济   296篇
经济概况   29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文章对风、光发电的生态影响进行了整体、全面的研究。首先,构建了分析风电和光伏发电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模型,并提出一种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然后,以甘肃省为例进行SD情景模拟;最后,评估了多政策情景下甘肃省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风电技改增效和光伏发电技改增效更有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甘肃省现行风、光发电政策的科学性,并为进一步发展风、光发电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2.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迅速发展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其培养质量正在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首先对中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和原因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其次对国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内部和外部保障体系的文献进行分析;最后对构建中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对策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43.
结合沿海港口群货物吞吐量规模和地市经济发展状况,将山东沿海7地市划分为4种类型,选取5个代表性港口群,基于2002-2014年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从个体内和个体间两个视角对港口与产业经济关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实力与港口群实力的对应情况不能成为港口与产业经济关联一致性分类的基础;同一港口群在不同样本期与产业经济关联或具有一致性或存在差别甚至差别很大;同一样本期不同港口群与产业经济的关联存在一定的规律但又各具特征。  相似文献   
144.
近年来,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通过对沪深两市上市银行2006年至2009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上市银行高管年龄与高管薪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管任期和高管学历对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不具有解释力;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业绩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银行规模对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见,高管人力资本水平和公司绩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但解释力度较弱。  相似文献   
145.
基于生产前沿理论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不仅将技术无效率和环境代价纳入了分析框架,而且还与“物质平衡思路”一致;该模型将绿色经济增长的源泉分解为环境约束下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资本深化3大部分.对重庆市27个制造行业的经验分析结论表明:经济增长中普遍存在着技术无效率现象,但50%以上行业的技术效率都得到了改善或维持不变;资本深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进步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在其中的贡献相对较小;技术进步是引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充分发挥重庆市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后续发展中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环境约束下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146.
[目的]为了探究湖州地区太阳辐射情况,利用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湖州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辐射观测资料、地面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大气成分观测资料。[方法]文章分析了湖州地区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并检验了太阳辐射与部分气象要素极值的相关性。[结果]太阳辐射日变化基本呈抛物线型。6月因湖州地区进入梅雨季节,阴雨寡照,并不是一年中辐射最大的月份,一年中辐射的最大值出现在7月,之后逐渐下降。按季节统计,夏季辐射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比冬季略高。除了2015年以外,近几年辐射总量平稳中稍有下降,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辐射年际变化,并不能就此认为该地区的辐射处于下降趋势中。辐射强度与总云量、低云量、最小相对湿度为负相关,与日最高温度、日最高地温呈正相关。晴天时,太阳辐射强度与颗粒物浓度PM10、PM2. 5、PM1三者相关性基本一致,均为春、秋和冬季呈负相关,夏季呈正相关,两者的关系应该按季节具体分析。[结论]影响湖州地区辐射的因子有很多,部分气象因子相关性较好,颗粒物浓度不能简单看成全年太阳辐射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47.
基于冠层光谱和BP神经网络的水稻叶片氮素浓度估算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快速、准确地诊断水稻叶片氮素营养状况,为水稻氮肥精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西省农科院8种不同施肥处理的晚稻为研究对象,于主要生育期同步测定了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及叶片全氮浓度(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LNC),系统分析了原始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三边"参数以及由350~1 350nm两两波段组合的差值(SD (Rλ1,Rλ2))、比值(SR (Rλ1,Rλ2))及归一化(ND(Rλ1,Rλ2))光谱指数与水稻LNC的相关关系,筛选出敏感参数,并以之为自变量构建了水稻LNC的传统预测模型,另外构建不同指标个数的多元线性与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水稻LNC与一阶微分光谱在751nm处的相关性最高(r=0. 822);(2)"三边"参数中的红边面积SDr与LNC的相关性较高(r=0. 687);(3) 750nm附近的红边波段与近红外波段差值组合、550nm附近的绿光波段与近红外波段的比值及归一化差值组合与水稻LNC的相关性较高,以SD (R752,R751)、SR (R534,R1 350)和ND (R534,R1 349)表现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 827、-0. 790和0. 788;(4)传统回归模型中以SD(R752,R751)构建的一元线性模型最佳(RC2=0. 665、RV2=0. 750、RMSEV=0. 4%、RPD=2. 034);(5)利用5个指标((R'751、SDr、SD (R752,R751)、SR (R534,R1 350)、ND (R534,R1 349))经逐步回归筛选出的2个指标SD ((R752,R751)和SR (R534,R1 350))构建预测水稻氮素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果最佳,其验证参数值分别为R2=0. 859、RMSEV=0. 302%和RPD=2. 669。[结论]基于单指标构建的传统线性模型计算过程简单但精度略低,而基于2个指标(SD (R752,R751)、SR (R534,R1 350))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高于该2指标构建的多元线性模型,表明在指标适合的情况下,BP神经网络对氮素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是一种快速准确估算水稻叶片全氮浓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8.
运用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所辖4个林业管理局2012—2017年养殖业、绿色食品等5个接替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接替产业的均衡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林业管理局的5个接替产业均呈波动发展状态;伊春林业管理局的优势接替产业是养殖业、绿色食品、北药开发和工业,牡丹江林业管理局的优势接替产业是绿色食品,合江林业管理局的优势接替产业是服务业,松花江林业管理局没有显著的优势接替产业;接替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偏低导致其均衡水平不高,总体上由初步协调向中度协调发展。因此,各林业管理局应继续发展具有优势的接替产业,同时扶持相对薄弱的接替产业,并开发与引进新的接替产业。  相似文献   
149.
研究目的:分析河南省耕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布特征、多功能权衡关系区域差异,提出分区优化管控措施。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方法、权衡强度方法。研究结果:(1)河南省各县(区)耕地利用多功能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中原城市群生产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优势明显,黄淮平原生产—生态功能强;(2)多功能协调度、权衡强度空间差异明显,中原城市群和豫北地区协调程度高、权衡强度低;(3)全省可耕地划分为多功能高协调区、多功能低协调区、单功能主导区、生产—生态协调区、生产—社会保障协调区、生态—社会保障协调区6大区域。研究结论:研究结果与河南省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相符,揭示河南省耕地利用多功能分布和权衡关系,划分不同类型区并提出优化建议,为河南省农业空间管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0.
[目的]对甘孜州各县市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探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对提升县域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建立涵盖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大模块共计24项指标的评价体系,选取发展较快的2007—2014年为研究时段,运用极差法、改进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与GIS工具,对甘孜州各县市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1)全州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平均值为0. 500 8,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其中康定市得分最高,石渠县最低,县市之间呈现两级分化。(2) 2007—2014年全州综合发展指数平均增幅0. 262 6,年均增速13. 77%,所有县市均处于上升过程,但县市之间增速不一,发展差距逐步扩大。(3)全州发展协调度平均值为0. 390 5,协调度较低,各县市均处于轻度失调或濒临失调水平。(4)发展水平、活力、协调度较高县市均集聚于州东部和南部,尤以东路片区最为典型。[结论]下一阶段需依据各县市实际,立足优势,制定实施合理的发展规划,缩小区域差异,提升综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