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4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74篇
财政金融   135篇
工业经济   125篇
计划管理   934篇
经济学   455篇
综合类   894篇
运输经济   17篇
旅游经济   33篇
贸易经济   332篇
农业经济   80篇
经济概况   46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新型城镇化必须提升人的城镇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型城镇化必须以人为核心,使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相适应。文章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着重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中人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的城镇能力"这一概念,围绕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得出了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以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92.
朱立炫  赖珺 《价值工程》2013,(29):281-282
本文浅析了高校仪器设备采购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提出了其培养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3.
李英 《价值工程》2013,(31):14-16
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衡量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和过程。本文分析了传统的考试模式的弊病,指出考试的方式方法要考虑课程的教学宗旨和特点,给出了《统计基础》课程考试的尝试,并利用调查问卷搜集到学生对考试改革的看法和建议,通过对这次考试改革的效果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94.
近2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已进入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理念存在误区,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的“偏科”现象,加强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做事”和“做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从而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95.
设计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在现代设计教育中,通过培养学习兴趣,训练发散思维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96.
代桃仁 《价值工程》2013,(31):282-283
全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逐步建立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7.
孙媛媛 《价值工程》2011,30(12):222-222
本文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力求在理论与研究层面通过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取得新的突破,大面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8.
屈俊玲 《价值工程》2011,30(12):229-230
语言是文化的裁体,文化支配着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交流双方很容易产生文化障碍。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更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深刻文化内涵,通过一些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9.
张金平 《改革与开放》2011,(14):147-148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璋导致每年自然灾害频发.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来应对危机已不能满足灾情的需要,公众作用的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公众参与自然灾害管理的过程中也会暴露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展开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0.
Despite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o the creative proces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there is no published study focused directl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cently recognized core construct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PsyCap) and creative performance. Drawing from a large (N = 899) and heterogeneous sample of working adul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PsyCap and its components (i.e., efficacy, hope, optimism, and resilience) as predictors of creative performance. Overall PsyCap predicted creative performance over and above each of the four PsyCap component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considered. Copyright © 2010 ASAC.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