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5篇
财政金融   65篇
工业经济   38篇
计划管理   147篇
经济学   208篇
综合类   214篇
运输经济   23篇
旅游经济   58篇
贸易经济   204篇
农业经济   63篇
经济概况   1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was the first of the ‘Mega-FTAs’ to be signed. Had it been ratified, it would have created the world’s largest preferential trade area. The negotiators of the TPP aspired to create ‘a next-generation transformative agreement’ that would address a new trade agenda focused on regulatory coherence and business facilitation. The expectation was that this agenda would generate a 21st Century trade politics that would be less contentious, at least among business actors, than traditional negotiations on market access. Studies of another Mega-FTA under negotiation, the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TTIP) that has a similar agenda found unified business support for the agreement domestically and the emergence of transnational business coalitions in support of the agreement. Recent theorising on trade politics suggests, however, that global value chains (GVCs) that involve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introduce ‘traditional’ distributional issues that will divide business interests domestically – and, in the case of GVCs organised o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bases, internationally as well. This cleavage was evident in the TPP negotiations, unlike those for TTIP, as were other divisions among business – both domestically and across countries – over the sharing of existing rents and of new rents generated by regulatory harmonisation.  相似文献   
82.
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制定了该区域近中远期的经济发展目标,以这些发展目标作为预测海西区域资金总需要的重要约束条件。利用变量的样本时间序列得出福建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测模型,以2009年作为预测基期,得出纵向预测结果。同时,将其与先发地区进行横向比较,获得经验性的数据以对纵向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据此得出福建近中远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83.
张翼飞  代同亮 《价值工程》2013,(31):169-170
文章在分析国产手机竞争、盈利模式等方面介绍当前国产手机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长虹手机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和国外高端机在投入、方向等方面进行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国产手机的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金融性对策。  相似文献   
84.
199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就开始实施内需主导型经济的战略,此次次贷危机的爆发加快了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是确保中国发展战略目标实现、加快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改善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要求。而内需包括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要在推动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上取得明显效果,必须处理好消费与投资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5.
ABSTRACT

Generational cohorts can differ in their consumption patterns and preferred travel behavior. As the millennial generation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economic force and influences new consumption trends, this study utilizes nationwide data and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 (AIDS) approach to examine expenditure patterns of Korean travelers during holidays. In this process, the joint effects of travel-related characteristics are also examined. The results of the AIDS estimation on data from 871 domestic travelers reveal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ravel expenditure patterns for cohorts. Th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further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different generational cohorts allocate their travel budgets to respective travel expenditure categories.  相似文献   
86.
87.
郑现伟  席增雷  张媛 《改革与战略》2010,26(12):153-155
文章认为,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大豆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大豆进口量的逐年增长已经对我国大豆的本地种植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的有关大豆上下游产业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从长远看,这些影响会对我国大豆的相关产业安全带来威胁。为此,文章呼吁我国应从产业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针对大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制定出相应对策,以有效保护我国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8.
从生态人看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锡强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6-19
生态人是指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存并协同进化的人,是对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等假定的扬弃。生态人是人从"片面独立的人"向"全面自由的人"发展过程中的"量中的部分质变",人的全面发展应把经济的视角与生态伦理的视角辩证地统一起来,坚持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的统一,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化价值目标的统一,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89.
张薇 《特区经济》2010,(8):78-79
本文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对北京市国内客源市场进行了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通过探索北京市国内客源市场所特有的内在规律,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旨在使北京的旅游业能够得以持续兴旺的发展,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0.
近些年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者为国际制度的国内影响发展了几种重要的因果机制。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主要探讨了在行为体偏好给定的条件下,国际制度如何改变了国内行为体在信息、权力和利益分布上的既有均衡状态,从而影响了国内政治的结果。如果国内制度具有集权的特点,国际制度就可以作为信号和承诺装置;如果国内制度具有分权的特点,国际制度就可以用来对权力资源进行再分配。但这两种效应往往发生在国际制度对国家行为的约束力较强时。当国际制度对国家行为的约束力较弱时,国际制度可以作为社会集团的政治动员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