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36篇
  免费   765篇
  国内免费   511篇
财政金融   1105篇
工业经济   1032篇
计划管理   4128篇
经济学   5263篇
综合类   3734篇
运输经济   192篇
旅游经济   291篇
贸易经济   2482篇
农业经济   2078篇
经济概况   340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475篇
  2020年   549篇
  2019年   433篇
  2018年   423篇
  2017年   531篇
  2016年   547篇
  2015年   771篇
  2014年   1459篇
  2013年   1934篇
  2012年   2070篇
  2011年   2384篇
  2010年   1903篇
  2009年   1543篇
  2008年   1693篇
  2007年   1539篇
  2006年   1307篇
  2005年   1056篇
  2004年   726篇
  2003年   529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land resourc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scarce. Identifying and resolving land use conflict is essential for reasonably using land resources and achieving land sustainability. Taking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as an example, we included the constraints of local water resources to construct a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system for assessing land use competitiveness in 2000 and 2015 based on land use, socio-economic, and nighttime light data. By compar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ultivated land, construction land and ecological land, we then derived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potential land use conflicts. Actual land use changes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that land use tended to convert into the type with higher competitiveness at areas with intense conflict, which better indicated that our assessment model was effectiv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tential land use conflict was more acute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west but weak in the southeast and northeast, and its pattern showe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The conflict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was most prominent and mainly occurred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from urban to rural areas. Rapid urban development and water shortage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the potential land use conflict. Assessing land use multi-functions and making a tradeoff among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services will be an effective way to guide future land use to solve land use conflict. Our research provides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sustainable land 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the arid areas.  相似文献   
992.
研究目的:基于开发与保护的平衡问题,分析2009年和2018年江苏省县域单元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的耦合特征,并提出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的策略。研究方法:指标体系评价法、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1)江苏省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呈现出随时间推进式的同步增加和空间集聚效应,高强度国土空间开发具有明显的"一圈一带"特征;(2)资源环境承载伴随经济发展而压力增加,且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高,但以拮抗耦合、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为主;苏南地区耦合协调水平高于苏北地区,但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之间的整体协调性不高。研究结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需要把握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刚性和弹性,统筹耦合协调的时效性和关联性,优化区域发展模式,实现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多源数据的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评价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提出利用多源数据评价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的思路,为辅助编制高质量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支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在国土空间规划新趋势下,以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内涵为引导,提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的高质量利用目标与评价维度,并构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的评价方法框架。研究结论: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评价应在统筹各类空间不同目标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和实践需要,因地制宜进行评价,进而形成各空间的发展合力,推进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利用。  相似文献   
994.
新时代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基于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面向新时代要求,重新审视与厘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认知、评价标准、影响机制和优化调控等基本问题,为中国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完善和实践创新提供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推理演绎法。研究结果:(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理论认知上应由“三个阶段”转向“三个时期”;(2)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评价标准应由静态指标转向动态耦合;(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研究应由封闭区域转向关联传导;(4)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优化调控策略应由极限集约转向最优集约。研究结论:进入新时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上可实现“不增地,多增效”甚至“地减量,效增加”,未来相关研究应重点关注存量和减量规划中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变化特征,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改革下新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国家相关规程中的集约评价标准须结合区域发展阶段进行“匹配性”修正,政策制定要考虑区域间的“关联性”和“传导性”进行精准化设计,治理方案应按照最优集约度的“动态性”进行差异化调控。  相似文献   
995.
研究目的:作为保障首都生态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北京市西北生态涵养区的生态健康程度反映了生态文明战略部署下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成效。本文通过构建北京市西北生态涵养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该区域的生态健康程度,为生态涵养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PSR模型、层次分析法(AHP)。研究结果:(1)基于PSR模型构建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压力、状态和响应系统3个准则层和10个评价指标,涵盖涵养区自然生态和人类活动影响;(2)研究区4个时段的健康指数分别为0.673、0.664、0.650、0.687,生态健康等级为一般。研究结论:北京市西北涵养区生态健康状况较为稳定,在保持西北涵养区建设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需要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提高生态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96.
海水淡化是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利用层次分析法,开展了我国海水淡化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从政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条件3个方面,构建了我国海水淡化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影响作用权重进行了计算。以全国11个沿海省(区、市)为研究目标,对其海水淡化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沿海省(区、市)开发利用海水淡化的潜力由大到小分别是:河北、浙江、山东、天津、江苏、辽宁、海南、广东、广西、上海、福建。最后,结合影响我国海水淡化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从战略定位、试点示范、财政补贴、自主创新4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海水淡化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7.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进步,而工业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工业废水排放的增加及对水环境的破坏。通过建立城镇化与工业废水排放之间的STIRPAT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及长江经济带整体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废水排放之间存在着倒N型关系,长江上游经济区和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废水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长江经济带及各区域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对工业废水排放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采取政策扶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调整产业结构及加速技术创新等措施,以期减少工业废水排放。  相似文献   
998.
华坚  黄媛媛  邓丽 《水利经济》2020,38(3):33-38
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公众是重要的参与主体,个体间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及心理素质的差异性会直接影响稳评结果。公众参与成熟度是公众参与的衡量要素,由能力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两个方面构成。从能力与心理两个角度设计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内部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公众参与心理成熟度直接影响能力成熟度,而能力成熟度又通过参与意愿影响着心理成熟度,两者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政府可以通过开展道德素质教育,改善公众参与动机,以提高公众参与心理成熟度及能力成熟度,最终整体提高公众参与成熟度,保证稳评工作的质量,提升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决策科学性。  相似文献   
999.
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3个维度出发,构建资源型城市均衡发展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算2010—2018年可再生资源型城市(伊春市)和不可再生资源型城市(大庆市)的均衡发展效益。结果表明:伊春市和大庆市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力资源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距;2010—2018年,大庆市的均衡发展效益整体优于伊春市,尤其是经济发展层面和生态保护层面与伊春市存在较大差距;伊春市依托林业生态工程的长期投入在社会发展层面的均衡效益优于大庆市,但大庆市在改善贫困、提升地区医疗保障水平、构筑多层社保体系等方面表现突出,值得伊春市学习借鉴。最后,围绕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等方面对伊春市均衡发展提出若干建议及思考。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福建省83个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集体林区林业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83个林业专业合作社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各个维度的评估、总体评估的结果均不理想。因此,提出加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规划培养内容和方法,提高培养的实效性;充分运用多方资源,系统拟定分类人才培养规划;增加人才培养的投入,完善配套制度安排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