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3篇
  免费   516篇
  国内免费   357篇
财政金融   775篇
工业经济   585篇
计划管理   1686篇
经济学   4087篇
综合类   2830篇
运输经济   106篇
旅游经济   169篇
贸易经济   1735篇
农业经济   881篇
经济概况   254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277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457篇
  2014年   805篇
  2013年   1304篇
  2012年   1281篇
  2011年   1523篇
  2010年   1208篇
  2009年   1069篇
  2008年   1112篇
  2007年   963篇
  2006年   877篇
  2005年   713篇
  2004年   496篇
  2003年   375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4 毫秒
941.
基于县域图形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GIS的空间插值和叠置分析技术,对淮海经济区城镇及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城镇、人口较为密集,出现了明显的城镇密集带和人口集聚中心;区域发展的整体水平较低,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明显,苏北、鲁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豫东和皖北地区;通过对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进行空间聚类,将其划分为4个类型区:苏北鲁南片区、鲁中片区、皖北周口片区、豫东鲁西南片区;在概括各类型区的社会经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区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42.
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发展,严重影响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现;选取了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及人均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等8项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对全省11个地级市经济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揭示了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43.
在指出福建省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城乡消费水平不断拉大、城乡公共品供给差距显著、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的基础上,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相关分析法和GRANGE因果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经济发展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的经济发展与统筹城乡的相关性较大,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城乡统筹发展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会带动农村的发展,但经济发展不会自动缩小城乡差距,需要政府的作为。  相似文献   
944.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了中国集体林权制度存在交易成本极高、"搭便车"行为、"败德"行为、"少数派"侵占"多数派"利益、不能满足林农个体偏好多样性等经济缺陷,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够克服上述经济缺陷,具有对林业经营主体进行激励与约束、将林业负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林业资源配置方式和提高配置效率等经济功能,并提出了实现其经济功能的途径:通过完善林权的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转让性和安全性使林农拥有真正的私人产权;同时取消对商品林的采伐限额制度。  相似文献   
945.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周边农牧民经济状况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着生活水平低、生产资金短缺、产业结构单一等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通过对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对保护区周边农牧民抽样问卷调查,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进行新兴农牧业发展等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946.
研究目的:探究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有关发展不平衡及其影响效应的理论观点,结合中国特定的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机制,以及土地利用与管理实际,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确实会导致更多土地违法案件的产生和违法用地规模的增加;另外,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变化对土地违法的具体影响有所不同。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违法面积上,而欠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违法案件数上。研究结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土地违法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和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减少土地违法现象。  相似文献   
947.
为探究区域用水的空间特征及经济增长与区域用水的作用机制,构建空间面板STIRPAT模型,对全国以及东、中、西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二者存在多种形态的EKC曲线关系;全国层面二者呈现为倒"N"型曲线关系,拐点出现在人均GDP 7 358.79元和60 668.53元,除少数东部地区外,大多数省区处于下降前的爬坡阶段;东部和中部地区二者分别近似地满足单调递减和递增的关系;西部地区二者关系呈现为倒"N"型形态,对应的人均GDP拐点分别为521.52元和35 225.87元,结合全国层面的测算结果,虽然短期内西部地区用水量会出现下降,但是经济发展与用水需求增长这一长期存在的"两难"困境并没有得到缓解。此外,不考虑空间自相关性的传统面板计量模型估计出的结果不存在EKC拐点,说明遗漏区域用水的空间自相关性会导致我国水资源利用峰值对应的人均GDP产生较大的偏误。  相似文献   
948.
通过基准收益率测算方法的比选,基于2011—2017年全国农村水电统计年报7年统计大数据,对假设电站H进行经济评价,计算其财务内部收益率,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考虑主要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小型水电站行业基准收益率取值,并对结果进行验证,以证明测算结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49.
以长春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未来经济处于新常态的发展态势,构建包含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评价等级标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以及层次分析法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3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2015年为现状水平年,应用模型对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辖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不平衡,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全市用水效率,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50.
We analyse food demand patterns of Indonesian households from a resource intensity perspective and quantify the impact of changed demand patterns on the use of three major resource inputs: fossil fuel; land; and water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Using Indonesian Family Life Survey data, 13 major food items (which constitute 70 per cent of food expenditure) are categorised into low, moderate and high resource intensity, and income elasticity and Engel curves are estimated for the period from 1997 to 2007. Our results show that income growth in Indonesia is associated with demand patterns that are more resource intensive. By 2007, per capita requirements of fossil fuel, land and water increased by 42.7 per cent (3.13 MJ), 44.9 per cent (1.24 m2) and 50.4 per cent (2.1 kL), respectively, relative to 1997. The results imply that, at least for Indonesia, changed food demand patterns resulting from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natural resources substanti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