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36篇
  免费   739篇
  国内免费   476篇
财政金融   1217篇
工业经济   824篇
计划管理   2806篇
经济学   5054篇
综合类   3459篇
运输经济   152篇
旅游经济   248篇
贸易经济   2293篇
农业经济   1501篇
经济概况   319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453篇
  2020年   533篇
  2019年   428篇
  2018年   403篇
  2017年   510篇
  2016年   519篇
  2015年   639篇
  2014年   1134篇
  2013年   1645篇
  2012年   1750篇
  2011年   2068篇
  2010年   1569篇
  2009年   1389篇
  2008年   1521篇
  2007年   1342篇
  2006年   1166篇
  2005年   913篇
  2004年   601篇
  2003年   460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20世纪末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借鉴和吸收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想、工具和研究方法.可以将其归为两种融合方向:一种是通过使用主流经济学的框架和方法,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古典化;另一种是与西方异端经济学融合,在保持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传统的同时实现对演化经济学的创造性综合.两种方向的出现与马克思的经济学本身同时具有牛顿主义经济学和达尔文主义经济学两种研究传统密切相关.我国的经济学研究应当从中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2.
试析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民生之本,积极扩大就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及其成因,并结合发展中国家特有的二元经济结构下存在的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市严重失业双重困扰的现象对我国的失业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西方经济学有关理论对我国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3.
我国城镇居民小康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小康水平的指标进行分析 ,设置了度量小康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了评价我国城镇居民小康水平的因子分析模型 ,并应用该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小康水平进行了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4.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新现象 ,作为产业空间的集聚现象 ,是经济学家研究的一个主题。本文论述了产业集群现象的形成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认为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就此对培育地方产业集群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5.
该文根据翔实的材料,从产业结构、组织形式、高等要素的培育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嘉兴农业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以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嘉兴农业比较优势所面临的新挑战。进而指出,要在经济全球化中构建嘉兴农业新的比较优势,必须要面向国际市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组织创新战略和积极培育高等要素。该文对嘉兴及其他条件相近的地区增创农业经济新的比较优势、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特别有利于广大干部群众建立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具体分配关系的指导方针.要贯彻落实好这个方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顺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关系,同时,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再分配关系的基本特征,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再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47.
在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史上,归纳主义与演绎主义之争、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之争、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之争是主要的三大哲学论战。通过论战,各种争论出现了由冲突走向融合的趋向。  相似文献   
148.
中国现代化悖论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逻辑在中国现代化中的表现:中国现代化需要利用资本的力量,但由此必然会产生一系列阻碍现代化的因素。这种现代化悖论决定了中国必须在克服矛盾中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路径是建立社会主义力量主导的资本形态多样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本运行和发展的全过程中限制与消灭剥削,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9.
经济逻辑学是国内外理论界所关注的一个新的热门课题。本文从对象、性质、学科特征方面阐述了经济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构建了该学科的理论研究框架,论述了该研究的理论依据,分析了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提出了这一跨学科研究的新的研究方法,从而全面阐述了经济逻辑学及其研究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50.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作为经济学研究假设前提的经济人,不能只表示个体经济人,还必须要有对社会经济人的假设抽象.缺失社会经济人假设的经济学研究只能从社会经济中的个体出发分析和探讨人类的经济行为,在宏观经济领域的研究是难以展开的,因此迄今为止的宏观经济理论仍只是局限于解释经济个体之间的利益之争,而没有体现出更高层次上的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理性思考和自觉维护.在这种状态下,已经进入21世纪的经济学主要的宏观经济理论,不仅不完全适用于像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就是在其提出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基本上不被政府的宏观调控接受为指导理论.因而,深化经济人研究,增加社会经济人假设,必将成为推动21世纪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