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5篇
工业经济   16篇
计划管理   58篇
经济学   59篇
综合类   95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60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3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中国农村正规金融低效问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正规金融虽然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成为影响农业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对农村正规金融系统组成机构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分析农村正规金融的现状,通过比较突出中国农村正规金融的特性和存在的问题。其次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农村金融借贷对农业发展具有长期正关系。最后针对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农村正规金融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尔王》是当今评论越来越多的一部剧作。因为莎士比亚在该剧中主要揭示的是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本文通过对剧中的主要人物的剖析,分析了老一辈兴衰原因,新一辈的忠贞与奸诈。该剧通过两人家庭的悲剧来反映整个社会。莎士比亚通过对其理想人物考狄利亚的刻画,谴责了人伦颠倒的社会现象,从而唤起人们共同创造一个友情和爱的世界。使人间更加美好。该剧《李尔王》对当今社会也有及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制造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政府对环境管制(ER)的两种形式:正式管制(FER)和非正式管制(I-ER),建立了环境管制均衡方程,并且采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假设的影响制造业环境管制的主要因素:政府保护意愿、劳动密集程度、产业规模、经济外向度、产业国有化程度、科技吸收转化支出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CHFS 2015年数据,运用Logit模型剖析农户参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影响因素,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系统分析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对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化解效应。结果显示:农户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家庭人口规模、家庭人均收入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参与金融借贷;正规金融能够显著化解农户生产经营风险,且对35岁以上的农户、非贫困户、高收入家庭、西部地区农户等群体所起的作用更为显著;非正规金融在农户生产经营风险化解中发挥的作用有限。正规金融能够通过促进农户创业来化解农户生产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5.
基于CHNS历次调查的数据资料,利用非条件分位数回归与分解方法,实证研究1989-2011年三个时期中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问题.研究表明:(1)两个就业群体间的工资差距在不断扩大,正规就业的个体禀赋优势在工资决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距存在不对称性现象,且在工资分布的末端表现明显,符合"黏地板效应",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低收入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和就业歧视;(3)由个体禀赋所解释的特征差异呈现上升趋势,而由非市场因素解释的参数差异则在不断下降,反映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整体上趋于公平和完善,工资的决定机制更加以市场为导向.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VAR模型研究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结构对农民收入有负向影响,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民收入几乎没有影响。农民收入对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结构没有影响,对农村金融效率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The “alternative”, “atypical” or “informal” workforce has grown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like. One of the more recent evolutions of informal employment has been of informal employment within formal enterprises. In the interest of flexibility and cost‐reduction, many formal firms increasingly resort to hiring workers on a temporary or informal basis. Alongside, and perhaps, as a result of the persistence and pervasiveness of informal employment, issues relating to inequality have come to the fore. This paper is motivated by these two intertwining aspects of Indian labor market—informality and wage inequality. Using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data, the paper examines trends in wage inequality among various forms of informal workers, overlaying these findings with broader trends in inequality. Using a regression based inequality decomposition, the paper compares the sources of wage inequality across different employment groups and the reasons for differences in wage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8.
农村小企业融资实证分析——以江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无锡、扬州两地37家农村企业调查,分析了无锡和扬州两地农村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一些共性:正规金融市场贷款与企业规模、地域有关;民间金融市场贷款与“血缘”有关;抵押担保成为企业从正规金融市场贷款的主要方式;两地企业都存在融资瓶颈,主要体现在贷款审批程序的复杂性、严格的抵押规定或个人担保要求;企业主个人背景对借贷渠道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合同法》第36条应该解释为:法定或约定形式是合同的特别成立要件。合同的形式瑕疵可以因履行而补正,但《合同法》第36条对于合同义务的履行程度、形式瑕疵补正是否有溯及力以及继续性合同形式瑕疵补正的效力等问题缺乏完备的规定,对于约定形式的欠缺没有予以特殊处理。对此,应当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s, the human capital level of the labours moving from the rural areas could no longer meet the demand of the industrial sectors. Therefore, “structural shortage of technical labour” emerged in the labour market as a result of excess of demand for high‐skilled workers. Previous literature mostly focu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human‐capital level and labour movement, income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bu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focus o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ve disparity of urban and rural human capital and labour movement,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the change of urban–rural human capital gap on industrial output, profit and social welfare.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bridging the urban–rural gap in respect of human capital level could not only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the “structural shortage of technical labour,” but also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general social welf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