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2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80篇
财政金融   330篇
工业经济   189篇
计划管理   1800篇
经济学   1089篇
综合类   634篇
运输经济   47篇
旅游经济   50篇
贸易经济   887篇
农业经济   736篇
经济概况   55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603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498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 探析山西省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及粮食供需结构现状。方法 文章选取2010—2019年山西省粮食生产和消费数据,借助ArcGIS10.2软件、EXCEL软件,采用重心研究模型和粮食安全贡献度模型,综合探析近年来山西省粮食供需变化及粮食安全现状。结果 (1)2001—2019年山西省粮食面积和产量整体稳中有增;种植结构以玉米、小麦为主,谷子、大豆、马铃薯为辅,以及高粱、燕麦、荞麦等小杂粮类;10年来,粮食生产变化表现为以增加玉米,减少小麦和杂粮生产为特点。(2)2010—2019年大豆、燕麦和小麦的产量重心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转移,其他种类均呈现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转移;种植结构变化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马铃薯>荞麦>大豆>高粱>燕麦>玉米>谷子>小麦。(3)2011—2019年全省粮食产量稳定情况下,以2014年为转折点粮食需求量先降低再增加,调出量先增加再减少,至2018全省粮食调出量减少为负值;粮食需求结构中,口粮占53.65%,饲料用粮占比29.68%,工业用量仅占13.53%。运城市的粮食安全贡献度最大,其次为临汾市、忻州市、朔州市和晋中市较高,长治市、大同市、吕梁市和晋城市较低;太原市和阳泉市最低,为负值。结论 山西省粮食生产表现为总体平衡,种植优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转移的趋势,且各作物种植时空变化规律性不强;种植结构尚未形成区域特色产业,粮食需求量仍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粮食安全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72.
牧草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料用粮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牧草资源丰富,在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饲料粮供应有较大缺口的情况下,加大优质牧草的生产和利用力度,增加优质牧草的供应总量,提高其在家畜日粮中的比例,补充饲料粮缺口或替代部分饲料粮,是减轻饲料粮对粮食安全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73.
通过量化分析,认为南方红黄壤地区粮食单产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在低产偏中产地区,粮食总产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中低产地区,区域治理的重点应放在中低产地区,粮田保护的重点应放在高产地区。  相似文献   
974.
目的 大陆台商农业投资推动着海峡两岸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理清不同类型台资农业企业的发展状况,对两岸农业合作的深入及经济融合的推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 文章利用Python挖掘和清洗相关企业查询网站的大陆台资企业数据,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Ripley''s K 函数、核密度和热点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大陆台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在位企业的空间布局及其演化特征,并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其区位选择影响机制。结果 (1)大陆台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空间分布上呈多中心群团式集聚,集聚规模和集聚强度随时间推移变化明显。(2)两种类型企业在空间演化过程存在明显差异,台资农业企业在空间演化上呈点源扩散模式,热点区域主要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海南和山东半岛。(3)台资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呈爆发式扩张模式,在完成空间布局后进入稳定状态,热点区域主要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4)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大陆台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区位选择都长期受到农业自然资源禀赋、集聚因素、政策与文化因素的正向影响,两者空间布局与空间演化的差异缘于对耕地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响应。结论 政府应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在制度政策制定、产业集聚效应发挥、地方市场开拓和产业融合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台资涉农企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75.
[目的]协同推进粮食安全与碳中和目标是当下中国的核心议题,但粮食生产对生态碳汇的影响尚不明确,文章尝试梳理粮食生产影响生态碳汇的作用机理,并实证甄别粮食生产影响生态碳汇的净效应。[方法]构建粮食生产影响生态碳汇的分析框架,利用2000—2017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基准分析表明,粮食生产对生态碳汇总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复种指数的适度提升有助于发挥粮食生产的碳汇效应;相较于西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和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碳汇效应更大。[结论]应重视粮食生产的碳汇属性,通过耕作制度调整等手段加强土壤保护,挖掘粮食生产的碳汇潜力;优化陆地绿色植被空间布局,降低农地、林地和草地等不同绿色植被碳汇的潜在冲突;基于区域差异,制定具有区域针对性的粮食安全与碳中和协同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976.

数字化赋能农产品流通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阐释了农产品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作用机制,然后,选取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产品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产品流通数字化显著地促进了农村三产融合,并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即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2)除农村三产融合本身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和惯性效应外,农产品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3)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农产品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作用越显著。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7.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情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分析了粮食产后各环节损失的原因及损失量,针对相关粮食损失原因及状况,提出了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的措施及建议,以期为我国实现节粮减损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78.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 51309—2018)的实施,结束了消防应急照明不统一的乱象,在设计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散粮筒仓系统中消防应急灯具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79.
[目的]探究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结构类型和空间特征,分析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对重庆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指导意义。[方法]文章利用GIS技术定量分析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空间分布模型探究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利用地理联系率探析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与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的配合度。采用回归模型从整体上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关系进行研究,试图得到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结果]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具有4种类型,农事体验类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43.46%,乡村文化类所占比重最低为2.30%。乡村旅游空间布局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4种乡村旅游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都呈现集中分布, 4种类型的景点与人口和经济的配合度较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县级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均衡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外,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仅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低度相关性,不同经济区相关系数差异较大。[结论]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既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表明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对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拓展乡村旅游类型,提高乡村文化类景点的数量和比重,促进重庆市乡村旅游产业的均衡发展,实现不同经济区乡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80.
基于SFA模型的河南省粮食产量时空变化及投入要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粮食问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农业在整个社会生产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对河南省粮食产量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以2005—2015年河南省各县粮食产量和投入要素为研究对象,将研究数据面板化,利用线性相关、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脱钩分析等方法,运用ArcGIS 10.1、Eviews 8.0和SPSS 19.0等软件,对河南省各县粮食产量时空变化、投入要素影响程度和脱钩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模型运算结果表明文章选用模型效果较好,能够反映粮食产量的时空变化以及其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且符合河南省粮食产量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来看, 2005—2015年河南省粮食产量总体呈线性上升趋势;(2)从空间上来看,河南省中部、北部、东部和南部粮食产量较高,西部受地势因素影响粮食产量较低;(3)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折纯量、粮食播种面积、农民经营性收入、农药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和乡村农业人口呈正相关关系,与农村用电量呈负相关关系;(4)化肥施用折纯量、农村用电量、农药施用量存在脱钩效应,粮食播种面积、农民经营性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存在脱钩效应。[结论]应保持目前粮食播种面积不变,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突出投入要素的影响,同时对河南省各县进行区域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