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7篇
  免费   805篇
  国内免费   45篇
财政金融   355篇
工业经济   648篇
计划管理   1586篇
经济学   2009篇
综合类   1626篇
运输经济   27篇
旅游经济   88篇
贸易经济   1178篇
农业经济   846篇
经济概况   1904篇
  2025年   100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234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334篇
  2014年   590篇
  2013年   668篇
  2012年   859篇
  2011年   979篇
  2010年   770篇
  2009年   649篇
  2008年   684篇
  2007年   649篇
  2006年   554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力分析——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和集群是当前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两大途径,文章在对经典的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考虑R&D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并将产业集群内知识溢出因素和政府支持力度引入该函数,借助于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从产业集群的视角对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驱动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R&D存量因素的知识生产函数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区域高技术产业知识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区域内的产业集群因素和区域间的知识溢出都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2.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专业化分工产业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的过程.如果从分工角度考察,产业集群是形成专业化分工的产物;同时,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与产业集群之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3.
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1999—2017年中部六省的碳排放效率,分别计算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和高级化指数,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考察了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处在中度失调和中度协调之间,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耦合协调度处在中度失调和中度协调之间,但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对中部六省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协调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环境规制、能源结构产生了抑制的作用。人力资本对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耦合协调度有正向作用,而外商投资、人均资本、制度质量和能源结构产生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4.
游韵  罗胤晨  文传浩 《科技和产业》2022,22(10):250-258
以产业生态化视角为切入点,深刻剖析区域协调发展内涵逻辑,并基于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对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系统评价。研究表明:重庆市“两群”地区协调发展程度差异较大;主城都市区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核心-边缘分布,产业结构和基础保障方面差异较大;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呈现西南-东北沿线向周边递减态势,产业结构和绿色效能方面差异较小;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呈现自北向南递减态势,产业发展各领域整体较不均衡。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全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5.
外资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丽蔷 《经济地理》2005,25(5):624-628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进中,外资不仅提高了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还推进了工业化进程。同时外资对东北产业结构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如加大了三次产业的不协调、扩大了三次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因此,在利用外资过程中,依据东北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采取提高外资的关联度、引导外资投向优势主导产业、基础产业、限制投向一般加工业的战略来优化产业结构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
罗小军  罗丽  汪琳 《科技和产业》2025,25(10):118-127
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三大系统是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岷江上游地域不同县域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TEE系统)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地区TEE系统协调发展状态处于低水平类型,耦合协调度得分值全部在0.3以下,全部还处于严重失调或中度失调状态;岷江上游地区的TEE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处于波动上涨态势,其中旅游-经济系统发展态势保持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系统相对滞后;岷江上游地区的TEE系统协调演变路径表现为逐步跃迁路径模式,具体可以细分为维持“严重失调”路径、“极度失调-严重失调”路径、“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路径三种情况;从系统内部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看,岷江上游地区松潘县和黑水县属于旅游超前型,茂县、理县和汶川县属于经济超前型,五县的生态环境系统得分值都严重落后于旅游系统和经济系统,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压力。最后,针对岷江上游地区TEE系统时空变化特点及规律,提出提升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87.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工业投资的集中地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东北老工业基地被边缘化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借助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力量.区域合作背景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思路应以提高区域整体经济实力与竞争力为中心,具体措施要以推进体制创新、优化老工业基地的整体产业布局为主.  相似文献   
88.
在工业文明时代,所有的国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努力实现工业化。工业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也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它造成了各国社会的发展和深刻变化。但传统的工业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面对所有的问题与新的机遇。需要探寻新工业文明之路,以追赶并实现文明的腾飞。  相似文献   
89.
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集群模式,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对陕西省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陕西猕猴桃的现状出发,以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陕西省构建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一些思路,为陕西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部署之后而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应着力解决以下六方面的问题,即理顺政企关系,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和鼓励社会各方资金参与东北振兴;培育和提升优势产业;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做好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分流富余人员,减轻企业负担;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