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21篇 |
免费 | 163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418篇 |
工业经济 | 160篇 |
计划管理 | 925篇 |
经济学 | 767篇 |
综合类 | 586篇 |
运输经济 | 44篇 |
旅游经济 | 209篇 |
贸易经济 | 716篇 |
农业经济 | 171篇 |
经济概况 | 60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2篇 |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92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116篇 |
2020年 | 188篇 |
2019年 | 207篇 |
2018年 | 155篇 |
2017年 | 178篇 |
2016年 | 147篇 |
2015年 | 136篇 |
2014年 | 345篇 |
2013年 | 648篇 |
2012年 | 512篇 |
2011年 | 402篇 |
2010年 | 342篇 |
2009年 | 256篇 |
2008年 | 234篇 |
2007年 | 88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80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运用时间数列和计量分析方法,利用1978--2006年我国税收收入和GDP数据,针对1978—1994年和1995--2006年两个阶段分别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税收的长期弹性和短期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978—1994年我国税收的长期弹性小于其短期弹性;自1995年以来,我国税收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税收的长期弹性大于其短期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文章基于可行能力理论构建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福利的认同的理论模型,利用湖北省武汉、仙桃、恩施宅基地流转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价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福利的认同度,从农户主观价值认知视角评估宅基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效应。[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结果](1)总体上,农户认同宅基地流转福利,当前宅基地流转政策改善了农户福利。(2)宅基地流转对农户福利效应存在差异,宅基地流转显著改善了家庭经济、居住条件和心理感受福利,其次为社区环境和社会保障福利,改善农户发展机遇福利效应最低,且农户不认同宅基地流转后发展机遇福利。(3)宅基地流转改善农户福利效应存在禀赋差异,因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优势以及宅基地流转方式不同,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福利的认同存在差异。[结论]当前进一步深化宅基地流转政策改革对于提高农户福利,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农户对宅基地流转政策改革期望值较高,为进一步深化宅基地流转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宪政视野来看,国家干预市场经济权必须有宪法依据,并受到宪法的规范。外国宪法通常从权力的来源与权力行使方式、原则、义务和责任等对国家干预市场经济权进行规范。我国宪法在国家干预市场经济权的规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完善宪法规则,以强化对国家干预市场经济权规范和促进经济法律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4.
企业知识联盟成功率不高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收益分享的困境问题,但很少有学者对此进行深入探讨.笔者运用博弈论,综合考虑了影响企业知识联盟收益分享的相关因素,分析了收益分享的“囚徒困境”,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包括求出了能达到联盟收益分享帕累托最优的收益分享系数与贴现因子、慎重选择联盟伙伴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江苏1988-2010年的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结构的关系:从长期来看,江苏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对农民家庭各项收入的增加都起到了正作用,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贡献比较突出,而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对农民家庭各项收入的增加起着较大的负作用;农民工资性收入、转移性及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在短期内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结构的改善,但长期却相反。 相似文献
16.
把农民收入和消费及财政支农和农村金融置于一个框架下进行了考察。基于1978—2008年数据拟合的多变量协整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特点,结果表明,农业财政和金融在长期可显著提高农民收入,金融信贷在短期可有效扩大农民消费,并且农村金融体系较好地保证了内源融资的效率;消费方程反映出我国农民消费具有短视性特点,对同期收入过度敏感。 相似文献
17.
María Jesús Vara 《Feminist Economics》2013,19(4):136-159
This contribution studies revenue sharing in the public pension system in Spain from a gender perspective, revealing that differences are evident in the percentage of men and women entitled to different types of pensions and in the average fiscal amount per pension for men and women. Using 2010 data, the study analyzes how labor market conditions are reflected in pension type and amount for women pensioners, yielding two important conclusions: the income of women pensioners decreases, relative to men, with age; and the degree of inequality of pensions among women is lower than that among men. These gender differences owe to the contributory character of the system, which reproduces the labor market inequalities of both genders – inequalities that ultimately derive from the social division of roles in which women remain responsible for unpaid care work. This conclusion is consistent with similar studies on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and world regions. 相似文献
18.
中国邮轮旅游产业: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邮轮产业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近几年达到8%左右的增长速度,被视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然而,邮轮业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关注,研究成果还非常有限.近年来国际邮轮市场的倾斜,使得中国邮轮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方式和新领域.文章基于国内现有的文献资料,对中国邮轮旅游产业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世界邮轮业的概况和中国邮轮业的发展现状;其次从宏观审视和微观分析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学者对邮轮旅游业的研究成果;最后针对中国邮轮产业的问题,从产业集聚视角、利益相关者视角和消费者视角提出了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基于中国陆地边境带作为内陆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十四五”期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的背景,探索边境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时空分异和驱动机制,为促进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半变异函数,Kriging插值法,普通最小二乘法,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陆地边境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格局,开发强度重心由东向西,自南向北迁移。(2)边境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发展类型分布呈非均衡性,西北和北部边境地区整体上强度水平偏低,但增速较快;东北边境地区的强度水平偏低,增速缓和;西南边境的发展类型较为多样。(3)沿边地区的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空间异质性由经济、行政、交通、对外和自然条件等驱动力共同影响,但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驱动力影响程度与作用方向存在差异,其中地缘经济、交通建设和优惠政策指数等对边疆城市土地开发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论:边境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整体水平不高且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性显著,沿边地区应统筹多要素协调发展,提升互联互通能力,推动外贸内需共存的经济结构转型,同时加强建设用地利用管控,以提高边境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Maria del Mar Pàmies Gerard Ryan Mireia Valverd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2016,40(2):211-219
Research on waiting in services focuses mainly on the role of companies in waiting situations. Much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envisages the consumer as a passive victim of the delays caused by companies. This article redresses the imbalance in research on waiting by exploring the role of consumers in waiting situations. A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is used, involving data collection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and personal diaries, to facilitat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consumers’ waiting experiences. Additionally, a holistic approach is employed with a view to examining the ‘whole’ waiting experience rather than individual or isolated aspects of waiting. The main finding of the study is that consumers play an active and deliberate role in waiting situations.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empirically identify the behaviours and initiatives undertaken by consumers when forced to wait for servic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nsumers play an active role in organising and reducing the real or perceived waiting time. They actively seek information on the length and causes of the wait. And, on occasions, the consumer may also be the cause of the wait or may even increase the delay by their actions. In contrast to most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topic of waiting, this study adopt a qualitative, in‐depth approach, with a multicultural sample, and a focus on the consumer whose role in waiting has previously been overlook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