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7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160篇
财政金融   884篇
工业经济   139篇
计划管理   1334篇
经济学   1356篇
综合类   1253篇
运输经济   66篇
旅游经济   61篇
贸易经济   723篇
农业经济   328篇
经济概况   95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469篇
  2013年   814篇
  2012年   519篇
  2011年   623篇
  2010年   503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507篇
  2007年   417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e role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multispecies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ies is a neglected issue, particularly in complex tropical ecosystems. Given the still rudimentary understanding of biological interactions among species, even in most temperate ecosystem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interactions is heightened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and public regulation.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se interactions for the multiproduct gill net fisheries of Peninsular Malaysia. Standard price and quantity controls may have little promise. Gear regulations, a policy of constant escapement, and managing the entire mix of species as a single stock for economic rather than biomass yield appear the most promising management tools given the limited regulatory options.  相似文献   
102.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采用何种归责原则,事关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益及普遍公众的公共利益.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领域的适用打破了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公共利益的平衡,影响了知识产权制度平衡机制的正常运转,歪曲了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本意,束缚了一般民事主体创造知识产品的热情.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知识产权领域的适用有其天然的弊端和不足,而TRIPS协议第45条也并未将该原则作为一般原则来对待,即便按照民法学方法分析,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也不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03.
公共支出对我国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迅  余杰 《财经研究》2005,31(12):5-17
文章首先应用随机前沿方法,估计了我国31省市的时变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结果表明提高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能显著地降低技术效率,而提高公共支出的组成部分占GDP的比例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现实意义就是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对我国的技术效率有促进作用.其次,计算了我国31省市的技术效率,结果发现东部与西部之间的技术效率差距较大,而且在进一步扩大之中.再次,对TFP变化率进行了分解,分析表明:不论是从全国还是从东中西部三地区看,对技术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都是规模经济性,而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影响较小.最后,根据我国目前以规模经济性对TFP变化率为主要影响因素的实际情况,指出从公共收支视角来提高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对TFP变化率的影响,缩短东西部技术效率的差距,是一条高效率的公共支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4.
公共管理新视角:化解和防范村级不良债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级债务形成的根源在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目前村级不良债务化解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村本级经济组织有所作为的空间有限,镇级及其以上级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借鉴和运用新公共管理思想来防范新的不良债务,成为完善乡村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05.
将新制度经济学中交易费用理论引入公共产品供给分析,给出了供给公共产品的主体确定的理论模型,并在威廉姆森范式扩展的基础上得出了各个主体的边界,认为最优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选择和主体边界的确定,取决于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测算了中国公私部门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存在的交易费用,发现就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部门交给私人部门与第三部门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6.
如何构建青岛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辉 《物流技术》2006,(9):72-73,97
分析了青岛市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青岛市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方面已经具备的各种有利条件,从而规划了青岛市在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目标,并提出了为顺利完成该目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7.
城市边缘区大型公共设施的规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程文  赵天宇 《城市问题》2003,(1):29-31,19
本文从大型公共设施在边缘区发展的影响因素入手 ,借鉴、分析国外的经验和教训 ,研究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城市演变的关系 ,提出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应从城市发展战略、城市交通体系与政策、城市经济与环境以及城市建筑设计等多角度进行综合一体化规划设计 ,并以此促进城市重要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规模布局、建筑计划等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8.
谢宏杰 《城市问题》2006,(6):57-60,69
采用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将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作为一个典型切片,通过对它的使用和维护状况进行评估分析,获取一个成功的步行街设计的相关因素,进而推而广之提出人性化背景下,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构想和建议,以期探讨一些对于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有益的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城市政府当期财政难以满足未来城市建设中的公共设施需求,城市发展需要公共融资创新."私人生产、政府付费或补贴、公众消费"模式是城市公共设施融资中一种吸引私人投资的较好模式.在该模式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政府付费或补贴的资产证券化创新方式,阐述了该方式的运用范围、基本结构和运作流程,并分析了该方式在城市建设中运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0.
We question whether accessibility to local public employment agencies impacts exits from unemployment. We deal with the potential endogeneity of the residential location of jobseekers by using the unanticipated creation of a new agency in the French region of Lyon as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We use exhaustive and geo-located individual data on jobseekers and local public employment agencies. Contrary to past evidence based on aggregated data, we find no evidence that jobseekers with improved accessibility to the local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s experience an improvement of their probability of exiting unemployment. We however find evidence of transitory organizational effects. These findings strongly question the costly strategy of a fine distribution of local public employment agencies across the territory while suggesting that institutional issues are k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