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01篇 |
免费 | 1061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2104篇 |
工业经济 | 303篇 |
计划管理 | 2569篇 |
经济学 | 2815篇 |
综合类 | 2764篇 |
运输经济 | 80篇 |
旅游经济 | 82篇 |
贸易经济 | 1448篇 |
农业经济 | 1653篇 |
经济概况 | 20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3篇 |
2024年 | 180篇 |
2023年 | 260篇 |
2022年 | 205篇 |
2021年 | 366篇 |
2020年 | 505篇 |
2019年 | 432篇 |
2018年 | 386篇 |
2017年 | 432篇 |
2016年 | 510篇 |
2015年 | 463篇 |
2014年 | 1009篇 |
2013年 | 1429篇 |
2012年 | 1108篇 |
2011年 | 1276篇 |
2010年 | 1045篇 |
2009年 | 982篇 |
2008年 | 1102篇 |
2007年 | 933篇 |
2006年 | 942篇 |
2005年 | 636篇 |
2004年 | 445篇 |
2003年 | 313篇 |
2002年 | 223篇 |
2001年 | 218篇 |
2000年 | 151篇 |
1999年 | 82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以湖南地区14家银行机构的职员为调查对象,实证分析了银行职员对碳金融的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受访者获取碳金融信息的渠道有待完善,银行职员对碳金融的了解相当有限;学历、工作部门、职务和职称是影响银行职员碳金融认知度的主要个性特征因素。因此,银行机构要加大对碳金融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政府部门应推行积极而又不失稳妥的政策,共同逐步推进碳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42.
绿色农业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总称。它不但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而且是绿色食品工业的基础产业。河南省息县提出了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为该县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绿色食品,保障优质食材供应,是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的基础。该县是\"全国产粮大县\"、\"河南省产油大县\"和\"果蔬之乡\",而且工业少、环境好,绿色农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但是其中还存在着规模不大、品种不多、水平不高等问题。结合实际,扬长避短,做大做强绿色农业,是该县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的必由之路。研究应用区域农业发展分析方法和农户意愿评价方法,结合该县农业与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情况,对该县绿色农业发展的优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更新观念、创新发展、加强研发、建立基地、树立品牌、推进土地流转、培养人才、开放发展、加强物流配送、出台扶持政策\"等10条做大做强绿色农业,夯实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基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3.
[目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对生态农业的现状进行评估,以期以此为依据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文章研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4个指标在内的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和加权法综合评定2011—2016年该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得分,在此基础上采用GM(1, 1)灰色模型对2018—2027年扬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程度进行了预测。[结果]2011—2016年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呈持续增长态势, 2011—2015年经济效益呈上升趋势, 2016年经济效益明显下降。生态效益分别在2012年和2016年出现两次波动。总体来看, 2012—2015年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逐年递增, 2016年由于经济效益的急剧降低,导致综合效益下降。2018—2027年该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一直保持可持续状态,且发展度在逐年递增。[结论]扬州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转变生产方式,积极调整农业生产模式,努力实现农产品的集约化生产。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44.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着诸如贷款难、农村资金严重外流、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以及农村商业金融匮乏、市场缺乏竞争机制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产生矛盾与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农村金融的政府主导、而非市场主导。因此,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应在确保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始终贯穿竞争型、市场化的主线,建立我国以农村商业金融为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政府应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对农村金融进行制度支持和恰当监管。为了拓展农业商业化融资渠道,应通过立法实现农业资源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立法使农业资源商品化,具有流通性;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45.
把农民收入和消费及财政支农和农村金融置于一个框架下进行了考察。基于1978—2008年数据拟合的多变量协整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特点,结果表明,农业财政和金融在长期可显著提高农民收入,金融信贷在短期可有效扩大农民消费,并且农村金融体系较好地保证了内源融资的效率;消费方程反映出我国农民消费具有短视性特点,对同期收入过度敏感。 相似文献
46.
本文先简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再利用2014年1月-2016年3月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有效促进消费需求,且对传统经济强省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意见,以确保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健康规范发展,进一步刺激需求. 相似文献
47.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构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缺土少水,农业可持续发展后颈不足。本文阐述了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探讨了该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与内涵,指出保护、改善和重建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并编绘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类型图。最后提出了适合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地域特征的持续农业发展的原则、产业化模式与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48.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impact of corruption on government effectiveness for a sample of 130 countri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less-corrupt countries have better quality of public service, better quality in the formulation and adoption of policies and greater credibility and government's commitment to such policies. The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the effect of corruption on government effectiveness is higher in developed countries. Moreover, the estimates also reveal that countries with the most indebted governments and with higher inflation rates have less-efficient governments, and an increase in rule of law represents a good strategy to improve government effectiveness. In turn, regard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countries with more democratic regimes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government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49.
构建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的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是党中央应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供应链经济是实现经济双循环目标的重要抓手,而供应链金融则是供应链经济能否持续繁荣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的供应链金融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特别是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战略背景下,必须根据供应链经济变化新特点,扎紧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敞口,设计好供应链金融的新布局,提升供应链金融在各项金融产品中的比重,加快供应链金融各项政策落地,以数字化为主要手段全面推动供应链金融生产能力的再释放,充分满足供应链经济发展的需求,发挥金融在供应链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新格局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当前,是我国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产品供给体系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卫生产品供给体系意义重大。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农村实际,我国应该构建一个以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以及农村民众为一体的多元化供给体系。即应加大政府的财政供给力度,为农村提供普遍性预防性产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向日益富裕的农村提供差异化的高端卫生产品;积极发挥非营利组织作用,为农村提供地区性和行业性特殊卫生产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自我满足程度与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