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9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61篇
财政金融   886篇
工业经济   142篇
计划管理   1338篇
经济学   1354篇
综合类   1259篇
运输经济   66篇
旅游经济   61篇
贸易经济   721篇
农业经济   329篇
经济概况   95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469篇
  2013年   811篇
  2012年   520篇
  2011年   621篇
  2010年   503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507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进入21世纪公民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善治"也因此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重要话语,实现从"善政"到"善治"的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2.
地勘单位改革的真正难题在于难以找到地勘单位改革的有力规制支持、难以准确区分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难以把握地勘单位改革的时机、难以弥补文化大革命后三十年的地勘工作滞后损失、难以统筹地勘单位改革的声音等.对地勘单位改革的走向判断及政策建议:(1)地勘单位改革不能是全部企业化;(2)地勘单位改革需要循序渐进进行,不宜下猛药;(3)地勘单位改革要有明确的时间表;(4)地勘单位的优惠政策要具有可操作性;(5)允许大型矿山企业和地勘单位互相购并,允许资本入股地勘单位.  相似文献   
93.
功能观视角下的农村金融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红 《财贸研究》2006,17(1):26-31,64
“三农”问题的解决将有赖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入,本文将从金融功能观的角度,探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在实现金融功能上存在的诸多不足,建议应从分析农村微观金融需求出发,得出恰当的金融功能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层次、梯度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宏观上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公共政策以保证金融体系更有效率地行使金融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94.
陈敏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3):133-136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招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高校招生的激烈竞争,使公共关系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走进高校.正确理解和科学运用公共关系理论,对于塑造高校良好的组织形象十分重要,对于高校成功招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2006年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必须认清我国农村潜伏的危机,并力图提升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关于农村公共危机,文章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公共危机的五种类型,最后根据张成福的"全面整合"模式提出了提升农村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七种途径.  相似文献   
96.
唐素梅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56-58
公共事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完善农村公共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步.建国以来长期形成的体制外供给,以及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的小生产组织形式使我国农村公共事业被边缘化,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跨越式发展我国农村的公共事业.  相似文献   
97.
黄浦江两岸地区正在打造世界级的滨江公共空间, 如何便捷、多样地抵达滨江公共空间是其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 的重要评价指标。将该评价指标定义为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 指居民利用滨江公共交通系统(常规公交)抵达滨江公共空间的 便捷性和多样性程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虹口区和徐 汇区的滨江公共空间为例,构建了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模型,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GIS)与计算机编程语言(Python)对现 状可达性进行量化分析评价,并提出优化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 的算法和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  相似文献   
98.
Leadership is critical for the viability of rural groups. The way in which leadership is legitimised can mediate leader and group member behaviour in the face of social dilemmas. Yet there has been scant research on leader‐follower dynamics in naturally occurring groups. Highlighting the cas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ircles in Tajikistan, the effect of leading by example on investments to a collective good is studied in a framed field experiment. To increase realism, and contrary to standard economic experiments, this investment is a voucher allowing the group to make a real‐world machinery purchase at reduced costs. Two treatments manipulate leaders’ legitimisation. Elected leaders achieve 30 per cent higher contributions to the collective investment against a baseline version without a leader. Contributions remain, on average, relatively stable over the course of the game.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debate on external interven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er organisations.  相似文献   
99.
张诗健  邓伟  黄荣 《江苏商论》2020,(4):99-102,106
近年来,在虚拟经济高回报率的吸引下,中国经济出现了“脱实向虚”的现象,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冲击,许多制造业企业面临着成本居高不下、人才匮乏、融资困难、专利维权效益不高和舆论环境出现偏差等系列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提出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加强金融财税支持、强化人才保障、推动研发创新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系列政策建议,以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0.
This article seeks to undertake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the changing position of public science in th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of the countries on the periphery of European research. These countries are driven by new innovation paradigm based on entrepreneurship, which are implemented within the European Smart specialization strategy (S3).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S3 is widely implemented in the cohesion countries and, while it provides substantial resources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t fails to provide sustainability in the public research sector. This has direct implications for policies concern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In order to prove the thesis, the article provides theoretical argumentation for emergence of a new innovation paradigm, driven by the rise of th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its incorporation into S3, and a consequent retreat of science policy in favor of entrepreneurial policy.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focused on the funding trends seen in the business and public research sectors over the last decade (2008–2017), which have clearly shown that S3 has not contributed, despite expectations, to an increase in public expenditure for science. This signifies S3's neglect of public research within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and challenges the ability of S3 to reduce wide disparities i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cross the European Union. This ultimately endangers the innovation potential of th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itsel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