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4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128篇
财政金融   165篇
工业经济   386篇
计划管理   1324篇
经济学   1060篇
综合类   637篇
运输经济   24篇
旅游经济   117篇
贸易经济   621篇
农业经济   803篇
经济概况   61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焚烧碳排放估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为加快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有效缓解因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方法]将全国划分为黄淮海区、西北区、东北区、东南区、西南区五大区域,对各类农作物秸秆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秸秆产生量、秸秆资源密度、秸秆利用结构、秸秆焚烧碳排放量。[结果]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10.4亿t,可收集量达到9.0亿t,玉米、水稻和小麦3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79.19%,黄淮海区秸秆产量最高,占总量的33.41%。秸秆已利用量为7.21亿t,综合利用率达到80.11%,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量占已利用量的比例分别为53.93%、23.42%、4.98%、14.27%、3.40%,形成了农用为主的利用格局,但不同秸秆种类综合利用率和利用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全国秸秆资源密度和人均占有量分别为523.57kg/667m~2和1.75 t,东北区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南区和东南区则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的露天焚烧火点数比例估算,2015年我国秸秆露天焚烧量约为8 110万t,总碳排放量约为3 450万t,其中东北地区约占74.1%。[结论]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在东北地区,进一步推动区域秸秆实现全量利用,对于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讨论了面向社会普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和需求的现状及问卷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如希望学习的内容,学习时间和费用等方面内容作了认真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在扼要说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含义的基础上,着重论述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而阐明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4.
We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rivate and public resources in educational attainments and the socio-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of educational resource efficiency in Italy. Following the Sen's capability approach, we consider social capital and 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 part of the social conversion factors through which resources can be converted into human capabilities, such as education. We analyze the case of Italy by constructing a new longitudinal dataset from 1993 to 2012, using repeated cross sections from the main social survey of the Italian Statistical Institute and a panel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endogeneity. The results show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private resources (measured by an ad hoc constructed wealth index), th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private wealth and public expenditures on education, and the positive impact of social capital and 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 on educational resource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05.
采煤给煤矿企业带来高额利润的同时也会对水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 煤水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既考验着地方决策,又关系到当地的长远发展. 通过对煤矿区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的利益相关主体,即地方政府与煤炭企业、煤炭企业与水利部门等社会公众组织之间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试图探寻造成水资源破坏、污水治理效率低下的重要根源. 同时在理论上通过合理的逻辑推演,对相关利益部门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6.
浅议工程项目人力资源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项目往往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回报期长,涉及多利益主体,存在多种风险因素的特点,在各类风险因素中,人力资源危机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危机源,文章分析了工程项目人力资源危机的原因、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7.
指出物流园区的物流资源聚集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前者是后者的发展需求,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基础。物流园区资源聚集效应形成和扩展受到园区规划、园区运作管理、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政府的推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下可以从相关因素着手针对性地推动聚集效应的正向发展,从而使资源聚集效应更好更多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8.
This paper examines job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the new economy, taking as its focus the call center industry. More specifically, the study analyzes the degree of variability of the quality of call center jobs.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an index of job quality is generated, an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obs in call centers is carried out. This allows us to determine the level and variability of quality of jobs in this sector and to establish whether the reality of these jobs is as good as the forecasts for work in the new economy.   相似文献   
109.
针对目前碳源评估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省、城市层面,而乡村层面的研究十分有限,且大多数现有评估方法难以适用于乡村这种开放的、大尺度的系统等问题,构建了一套面向乡村用地规划的碳源参数化评估模型。该模型包括碳源评估清单的构建、碳排放因子的估算、基于调整系数的碳源评估公式的提出、参数化评估系统的搭建这4个关键环节,对此提出了一系列详细的技术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多情景比较的实际规划案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应用方法,体现其科学性和高效性,该模型可为低碳乡村规划提供一个实用的定量化工具。  相似文献   
1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区域旅游资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陈天培 《经济经纬》2006,(2):124-12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到底应怎样理解,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时应当遵循什么基本原则,它与区域旅游资源的内在联系具体表现在哪些层面,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思考便是本文试图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