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7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50篇
财政金融   817篇
工业经济   386篇
计划管理   1170篇
经济学   3281篇
综合类   1466篇
运输经济   74篇
旅游经济   130篇
贸易经济   1218篇
农业经济   433篇
经济概况   154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5年   19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320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358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538篇
  2013年   880篇
  2012年   815篇
  2011年   910篇
  2010年   672篇
  2009年   671篇
  2008年   791篇
  2007年   675篇
  2006年   597篇
  2005年   391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获得了堪称奇迹的高速增长。现有研究大多侧重于揭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经验,却忽视了伴随高速增长的频繁波动现象。一个完备的理论解释应该既能解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能回答为什么经济波动频仍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的解释无疑更加深入。本文首先梳理众多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观点,指出地方政府竞争理论的成功之处。然后,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视角出发,分析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波动,发现根源于地方政府的“理性预期”和“学习效应”,地方政府的行为是导致中央政府宏观微调常常失效的关键。最后,本文从矫正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提出适应新环境、构筑新动力以及拓展新空间是推动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32.
应用包含人力资本要素的C-D生产函数模型,以1996-2009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北京市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平均水平的提高,对于北京市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此外,实证结果还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北京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劳动力人口数量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则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133.
西部区域层级增长极网络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以及网络开发等理论文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西部应走层级增长极网络开发模式,并提出了构建以“成渝”和“西咸”经济圈为核心层增长极的西部区域层级增长极网络,在实现生产与人口向“辐射带”地理集中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的极化效应与回波效应促进层级增长极网络辐射带的发展,最终达到推动整个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4.
税收竞争、税收负担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证明,适度的低税负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因税收负担不公平而形成的税收竞争格局在刺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拉大了内部差距,进一步强化了不公平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加速,国际税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而,针对我国国内经济差距扩大的现实国情,改革相应的财政税收制度,采取灵活的税收竞争政策已成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35.
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流动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流动态势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扩大趋势相耦合。文章以我国西部地区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为例,分析迁移对省内各地级市的经济地区差距的影响。通过运用泰尔指数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证明了迁移流动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高的关联度。建立的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之间计量模型的结果显示:1991—2004年期间劳动力流动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使区域经济呈现出速度大于3%的条件收敛。并且人口迁移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也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6.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税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尤其是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WTO一员之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与此同时也对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趋势下,必然要求革除原有税收体制弊端,建立一种与国际税收政策相协调的税收制度,以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7.
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一直受到学术界和决策者的关注。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为例,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发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长是实际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却不成立。通过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和中长期贡献,发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增长对同期的经济增长贡献力度较弱,但是对经济增长的中长期贡献巨大,这种贡献与此期间广东经济鲜明的投资推动型和外向型特征紧密相关。最后给出相应建议,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重视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会持久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这也为中国落后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38.
2004年12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了各种责任准备金的提取方法。该试行办法中,有关对长期责任准备金的提取方法的规定侧重于原则性,缺乏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完善。美国保险官协会(NAIC)于1997年修订、并于1998年开始实施的关于长期责任准备金的提取方法,对我国非寿险公司以及保险监管部门有借鉴意义。特别是按照美国保险官协会(NAIC)的新规定,长期责任准备金的提取涉及到精算人员的经验与判断,故对精算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9.
陈琳 《经济经纬》2008,(3):24-27
笔者运用标准的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特征事实,测算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贡献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结果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要素投入和包括人力资本、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等全要素生产率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做出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贡献.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完全是投入驱动型的,而是真实可靠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0.
张艳 《特区经济》2011,(1):220-22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贵州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贵州金融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的金融化过程不断加深,金融总量持续稳定增长,结构不断改善,自身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但与其他省份相比,贵州金融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本文提出了贵州金融深化的弱经济增长效应,并剖析了这一效应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