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41篇 |
免费 | 757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259篇 |
工业经济 | 164篇 |
计划管理 | 737篇 |
经济学 | 1209篇 |
综合类 | 399篇 |
运输经济 | 45篇 |
旅游经济 | 114篇 |
贸易经济 | 401篇 |
农业经济 | 1089篇 |
经济概况 | 60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8篇 |
2024年 | 186篇 |
2023年 | 178篇 |
2022年 | 218篇 |
2021年 | 236篇 |
2020年 | 331篇 |
2019年 | 260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230篇 |
2016年 | 191篇 |
2015年 | 212篇 |
2014年 | 228篇 |
2013年 | 378篇 |
2012年 | 366篇 |
2011年 | 338篇 |
2010年 | 245篇 |
2009年 | 205篇 |
2008年 | 194篇 |
2007年 | 188篇 |
2006年 | 165篇 |
2005年 | 100篇 |
2004年 | 82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力分析——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和集群是当前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两大途径,文章在对经典的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考虑R&D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并将产业集群内知识溢出因素和政府支持力度引入该函数,借助于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从产业集群的视角对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驱动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R&D存量因素的知识生产函数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区域高技术产业知识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区域内的产业集群因素和区域间的知识溢出都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2.
53.
为了对中小型物流企业整体激励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相关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企业的权益层、经营层和操作层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各层人员激励的关键因素。表明企业应针对不同层次人员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员工激励方法,对企业管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黄河流域生态韧性提升是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黄河流域2011—2020年66个城市数字经济对生态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韧性整体水平较低、发展缓慢,区域间差距进一步增大;数字经济对生态韧性的作用存在明显非线性特点,对全流域和上游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对中游的影响则不太明显;数字经济对生态韧性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全流域存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益,中下游则以直接效应为主,上游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经济发展、政府干预和外商投资的差异是数字经济对生态韧性呈现非线性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5.
太原市古树名木共计3 866株,隶属于30科52属62种,以枣树Zizyphus jujuba、国槐Sophora japonic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等乡土树种为主。通过核密度分析发现太原市古树名木在太原市中东部地区形成9个核密度估计值较高的地区。古树名木数量最多的枣树、国槐、侧柏、和油松的主要聚集区分别位于太原市中部、东部和南部、南部地区及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并依据历史文献资料,从民间习俗、宗教信仰、古城历史等角度阐述这四种主要树种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6.
以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为切入点,构建涵盖要素、公共服务、空间与生态融合四个维度的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体系,从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差异两个方面探讨四大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异质性与动态演进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因素及其非线性作用效应。研究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东、中、东北、西部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不同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区域间的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可分别通过提高生态融合水平与要素融合水平缩小区域内与区域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及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均可有效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据此,应针对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加大城乡要素融合力度,健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乡空间联系。同时,各地应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因地制宜制定城乡发展政策,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7.
在深入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区位商方法测度了我国科普产业中科普人员、科普场所、科普经费及科普媒介五个组成部分的集聚度,并分别以简单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测算了科普产业的综合集聚度。研究发现,我国科普产业及及其组成部分分布都极不均衡,投入产出效率非常低。据此分别从两个角度区将科普产业化模式进行了分类。从非均衡发展角度,有全面媒体发展战略模式、人才战略模式和平面媒体发展战略;从投入产出角度,有效率优先模式、均衡效率模式和规模优先模式。最后,建议我国应加强科普与旅游的结合,创新科普产业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8.
基于数据稳健性的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科学分析区域农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特征,为准确追溯污染源,合理安全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合理的数据支撑。研究方法:基于传统统计、数据稳健性、空间变异和空间插值构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研究方法体系。研究结果:以江苏省某市为例,探讨6种农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As、Cd、Cu、Hg、Pb、Zn的统计特征、数据稳健性、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这6种重金属原始数据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呈右偏强变异,均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Normal Score Transformation(NST)稳健处理后的数据能保持与原始数据几乎相同的内部变异结构,据此利用反距离加权法(IDW)所做空间插值预测效果最佳。研究结论:该方法体系通过引入数据稳健性的概念补充了常规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研究中对局部异常值的处理思路,还为后续该类研究提供了更系统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9.
制造业集聚趋势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广东经济的持续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优势,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集聚经济优势一直成为该地区吸引外商投资和国内配套产业跟进的重要动因。本文在分析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制造业结构调整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区位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集中率指数等分析工具,详细研究了广东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集聚规模、地理集聚程度与变化动态以及空间分布水平与转移趋势,对不同类型行业的集聚程度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相关结论对于当前制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0.
数据网格化是图形绘制、科学计算和空间分析实现的基础工作;利用一种动态网格系统,通过空间数据赋值的技术,实现多源数据赋值给网格系统,完成空间数据的互操作;赋值后的网格系统具有多种属性,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外部程序设计能够实现叠置分析等复杂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动态网格系统的优点:一个完全的矢量格式,数据量小;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及海量多源数据的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