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1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75篇
财政金融   253篇
工业经济   153篇
计划管理   649篇
经济学   1177篇
综合类   318篇
运输经济   39篇
旅游经济   113篇
贸易经济   390篇
农业经济   956篇
经济概况   498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有关农地经营规模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经济影响方面,文章基于农业要素投入的视角,就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和实证检验,对我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 理论分析法、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和综合评价法。结果 (1)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为正。(2) 从影响路径看,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中介效应为负;(3) 在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中,资本中介效应显著为负,而劳动中介效应与要素组合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资本中介效应表现出来。结论 要大力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也应采取措施,降低这一过程中资本要素投入大量增加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化肥长期过量低效利用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板结、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严重威胁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农户实施减量化、有机化、精准化的绿色施肥行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方法 文章基于绿色农业建设先行区陕北宝塔区苹果种植户调查数据,采用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绿色施肥行为的关联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农户测土配方施肥行为与化肥减量化行为、有机肥使用行为存在显著关联效应,农户化肥减量化行为与有机肥使用行为间关联效应不显著。(2)影响农户不同绿色施肥行为的因素具有异质性,农户化肥减量化行为主要受果园收入占比、社会技术培训、智能手机使用、政府技术支持、政策补贴的影响,农户有机肥使用行为主要受户主年龄、经营规模、果园收入占比、技术等级、合作社参与、智能手机使用、环境压力的影响,农户测土配方施肥行为主要受果园收入占比、政府技术支持、政策补贴的影响。结论 在绿色施肥推广普及过程中必须重视不同绿色施肥技术间的关联,优化绿色施肥技术推广机制,强化其互动互补功能;应依据绿色施肥行为影响因素的共性与异质性制定具体政策,推进农业由粗放化肥投入增长向高质量绿色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究中国农业生产要素错配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要素空间错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供相关参考和政策建议。方法 文章以资源错配理论为基础构建农业资源错配指数测算框架,选取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的经济数据测算出农业资本错配指数、劳动力错配指数、土地错配指数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指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对农业资源错配的影响。结果 (1)农业资本错配、劳动力错配和土地错配在时空上分别展现出不同的演变发展特征,但都呈现出要素错配不断改善的趋势。(2)从实证结果来看,农业经营规模的提高能够显著改善农业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农业种植结构升级能够有效改善农业劳动力错配和土地错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够有效改善农业资本错配,同时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是改善农业资本错配一种重要方式。(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能够通过促进农业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来改善农业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能够改善劳动力错配和土地错配。结论 中国农业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的错配程度在不断改善,农业经营规模、种植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要素错配的关键因素,消除要素流动障碍,完善区域联动机制是改善要素错配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64.
[目的]总结梳理当前我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现状特征,剖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对策建议,对我国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方法]文章在对我国部分特优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和叠置分析等方法,揭示特优区空间分布格局特征,阐明特优区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大关系。[结果](1)当前第一阶段特优区认定工作已基本完成,特优区在省级地区形成全覆盖格局,但地区间还有差异,表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聚的分布特征。(2)特优区建设过程中存在流通体系不健全、绿色发展水平较低、地区间同质竞争等问题。[结论]下一阶段特优区建设中,应从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监测评价管理体系、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明晰绿色技术采用行为形成机理等方面着手,夯实特色农产品发展基础,促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稳秩序、保民生的现实需要,科学设计评价体系和开展测度分析是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方法 文章依据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构建涵盖绿色循环发展、供给提质增效、经营管理优化3个维度的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2010—2019年全国及31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 (1)2010—2019年全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19.20%,时间上具有向好发展态势,空间上呈现自西向东发展水平依次提高的格局;(2)全国发展水平具有空间非均衡性特征,总体发展差距持续扩大、东部地区内差距扩大态势明显、东部与西部两地区间差距最大,地区内差距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3)全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单极化趋向逐步凸显,从长期看三大区域均存在发展差距扩大的倾向,但呈现中东部趋向多极化、西部趋向单极化的变化态势。结论 发展畜牧业应当坚持生产规模与资源环境相匹配,因地制宜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方向的生态生产型体系,积极发挥好东、中、西部地区在技术、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探索种养结合、草牧一体的现代畜牧业。  相似文献   
66.
西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准确把握市域尺度下西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促进该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2010—2018年51个市域单元城乡居民收入比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结果 (1)西北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189下降至2.736,下降幅度为14.21%;(2)空间分布格局上形成了东西方向的“U型”特征和南北方向由北及南平滑上升的特征;(3)全局莫兰指数在波动中由0.322上升至0.358,上升幅度为11.18%;(4)空间滞后模型表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正向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农业现代化和金融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有负向影响,而经济发展虽然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两者在计量结果上显示“U型”关系。结论 西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在小幅波动中表现出缩小的趋势,且市域之间的差异呈现出收敛的态势;西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正自相关性,且在局部地区有板块集聚特征;空间因素是西北地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
目的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破解“三农”问题的系统部署,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乡村振兴状况进行评价,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也是当前研究热点,可为发达地区乡村振兴评价和针对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丰富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理论上可为衡量乡村振兴发展状况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实践中可为江苏省乡村振兴实现进一步的突破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文章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例,基于“指标体系—空间格局—空间分类”的研究主线,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领域建立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协调度模型对乡村发展水平和协调度进行评价,并开展乡村振兴的格局解析与分区研究。结果 江苏省乡村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表现为 “苏南最高、苏中居中、苏北最低”的空间格局;江苏省乡村振兴协调度存在明显差异,呈现“中部最高、南部居中、北部最低”的分布特征;综合发展水平与协调度,将研究区乡村发展分为重点突破型、全面推进型、协调发展型、优化提升型。结论 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现有研究成果探索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并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提出相应的振兴策略。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全面评估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基础及阶段性特征,是有效引导农旅融合、农民创收和农居焕新的重要路径。方法 文章以古徽州4批次12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5个维度构建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和EVM法对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村落的旅游竞争力进行可视化模拟,全面探讨不同视角、不同方向下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的空间差异性特征。结果 基于非参数空间统计方法,既能较好地刻画旅游竞争力整体分布的规律性和局部空间异质性,又能优化样点数据的评估误差。结论 总体上看古徽州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旅游市场环境、相关配套设施、文化物质环境较好;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呈现出圈层化的分布格局,北部以徽州区为主、南部以婺源东部地区为主的两大核心区已然形成;各侧视图的空间形态以及典型方向的剖切线,均呈现出明显的“中心—边缘”的空间梯度分布态势,同时也表现出空间上的跳跃和突变。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土壤指标是耕地质量分等的依据,其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对土地整治分区,以及土地平整工程中的表土剥离、移土培肥和土壤改良等关键技术的实施都具有重要作用。方法 文章以渝西丘陵区的典型基本农田建设区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地统计学与Kriging插值法研究0~20cm、20~40cm和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SOM)的空间异质性,结合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土层SOM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基于LISA聚类图进行SOM分区,进而提出土地整治的应用建议。结果 (1)研究区3层SOM平均含量处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的4级,为中等水平。(2)20~40 cm土层SOM的最优模型为球面模型,其余两层均为高斯模型,3层SOM均属于中等变异,受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在空间上呈不规则的斑状与块状分布。(3)3层SOM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及空间集聚特征,高—高(HH)集聚区分布在平坝与丘间谷地,主要为水田,这与水田更有利于SOC的贮存和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有关,其次为旱地;低—低(LL)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区,土地利用类型表现多样化,故丘陵区需重视土壤改良。(4)以表层SOM空间自相关分布特征为主,中、下层为辅,将研究区划分为高SOM集聚区、表层高SOM集聚区、低SOM集聚区和SOM随机分布区4个分区,根据不同分区间SOM含量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提出了不同的土地整治建议。结论 研究结果体现了SOM含量在剖面和水平空间上高值与低值的集聚特征,更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土地整治措施,可作为土地整治分区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究新疆县市畜禽粪污空间分布与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人工牧草地)畜禽粪便氮磷污染风险进行预警,为优化新疆农牧业空间布局,科学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文章采用1988—2017年统计数据,选用排泄系数法估算新疆85个县市畜禽粪污产生量,并利用ArcGIS分析空间分布及时空演变特征,进一步根据2017年新疆县市农用地作物粪肥养分需求来进行环境风险预警。结果 (1)1988—2017年新疆县市畜禽粪污产生总量变化呈现出上升—下降交替波动的特征,牛、羊为粪污产生量主要来源。(2)从分布与演变看,粪污在北疆县市及南疆部分县市分布较多,且在向北增加,南疆县市分布变化不大,东疆县市一直以来分布较少。(3)以氮、磷为计,分别有44.7%、40%的县市预警值均大于1,实际畜禽养殖总量都超过了环境容量,环境风险为较严重或严重。结论 应根据不同县市粪污分布及预警情况选择不同的种养优化与布局方案,多途径提高牛羊养殖效率,提升牛羊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因地制宜选择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