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9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1篇
财政金融   66篇
工业经济   66篇
计划管理   349篇
经济学   515篇
综合类   194篇
运输经济   91篇
旅游经济   168篇
贸易经济   178篇
农业经济   1902篇
经济概况   17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61.
衡阳市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城镇化进程背景下衡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衡阳市土地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耕地减少与人口增加的反差明显,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土地污染严重,环境恶化明显;土地利用协调度低,土地开发超强度和土地利用低集约化并存;人类经济活动频繁,人为水土流失增强;从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协调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关系,保证农地质量不再下降,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等5方面提出促进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2.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是自然—社会一经济的复合系统,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就是要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从资源环境支撑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等3个方面,选取了30项评价指标,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石家庄市1999~2005年的城市土地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价,通过可持续利用障碍诊断,确定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63.
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是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中的关键所在,是决定土地利用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步骤;开展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优化研究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高效,有利于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编制和实施;综述了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回顾了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所采取的主要技术和手段,对我国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我国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理论研究有了长足进展,但还未形成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在研究视角上,多注重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在“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理性发展”等方面应加强;在研究方法上,应加强现代数学模型与计算机空间模拟等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中的应用研究,加强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与传统的规划研究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形成客观、准确、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64.
哈尔滨市城市土地利用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地利用协调度和潜力度模型,对哈尔滨市城市土地利用的协调性进行测算,评价当前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挖潜目标之间的差距。结果不但能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和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度和潜力度,还能根据单个序参量的功效分找出引起系统不协调的具体指标及其实际水;找出当前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65.
基于土地伦理的土地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问题.人类在土地利用实践中折射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土地伦理观是从以人类为中心的利已主义,转变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人地共荣发展观.土地可持续利用伦理的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原则、生态原则和健康原则.土地可持续利用伦理建设策略主要有:(1)树立生态意识、合理利用土地;(2)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3)逐步完善土地法规.  相似文献   
966.
广东省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据库是信息化的基础,标准是数据库的基础,土地规划数据库标准的建立对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广东省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建设的背景、原则、主要内容、特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967.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入境游客满意度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由于其占有绝对优势的区位条件,已成为中国展示大熊猫最重要的窗口,近年来,其入境游客的比例远远高于国内游客,因此,对入境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尤为重要.在目前对该熊猫基地领域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的情况下.本文基于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人口学特征分析,再结合I/P分析法,对吸引力因子重要性、满意度,以及期望值与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综合定性和定量研究结论,提出了进一步开发的意见和建议,旨在提高该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入境游客满意度,尽快建设成成熟的国际旅游景区.同时,也为同类型旅游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数据.  相似文献   
968.
模糊限制语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硕士学位论文中都得到使用,且在使用数量上无显著差异,但在模糊意态名词、某些情态助动词以及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种类上存在明显差异,在某些意态动词的使用上也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969.
Our paper details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multidimensional scale to measure polychronicity, ‘the preference for multiple media use’ (the P-MMU). Previous measures of polychronicity are predominantly developed for an organisational context, or do not reflect the complexity requir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behavioural phenomenon of multiple media use, within the context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Scale development procedures follow a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prior qualitative study, uncovering motives for individuals’ preference for multiple media use. The nine dimensional P-MMU scale demonstrates stability across two data sets, using a total sample of 317 Digital Natives. In the evolving research area of multiple media use, the P-MMU scale provides an appropriate measure for the study of this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970.
As accessibility of technology, availability of information, and ability to interact through the Internet increase and evolve, more people are gravitating toward increasing their use of the Internet. Although the number of Internet banking users has grown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not all customers are ready to accept mobile banking services. It remains a challenge for banks to explore how to attract more customers to adopt the use of banking services via a mobile channel.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factors that impact acceptance of the use of mobile banking. A total of 309 subject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Data were collected via a survey instrument. A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Findings suggest factors that banks should consider when implementing mobile banking services, thus allowing them to design service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their custom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