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9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1篇
财政金融   66篇
工业经济   66篇
计划管理   349篇
经济学   515篇
综合类   194篇
运输经济   91篇
旅游经济   168篇
贸易经济   178篇
农业经济   1902篇
经济概况   17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旧金山滨水区公共空间设计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在城市用地功能置换中创造城市公共空间的经验,其成功的方面有:空间的形成模式,创造公共空间活力发动元素,公共交通,场所特性与空间情趣等.同时,其设计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绿地空间缺乏活力,空间铺装过于繁琐,连续空间过于单调等.借鉴旧金山滨水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成功与失败,提出了7条公共空间设计的建议作为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2.
基于能值理论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从生态角度对低丘岗地改造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能值分析,为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提供统一的比较标准和客观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方法:以能值理论为基础,建立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效益的能值评价指标,对比分析项目实施前后所产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研究结果:项目区人均能值、净能值产出率、可持续发展指数均比整理前有所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化肥、农药使用比例高。研究结论:应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行业,为项目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93.
将经济学中用于表示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用到了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中,利用黑龙江省2008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结构分布比较合理,地类分布符合地形、地貌特征;林地面积比重大;其次是耕地;园地面积最小。空间上,未利用土地、交通运输用地分布较为分散,其次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林地、耕地、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农用地、园地,其他土地离绝对均匀线远些,牧草地在全省分布极其不均匀。通过分析各类用地的集中和离散趋势,可为黑龙江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该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针对中国黄土高原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干旱风沙区、西南岩溶区和三江源区等生态脆弱区域,从环境支持性、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等四方面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了各区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和三江源区的弱度、较弱可持续性等级县数比例各为55.14%和87.5%,整体可持续性较低;其余三区强度和较强可持续性等级的县比重均超过或接近40%,可持续性相对较高。从空间上看,新疆昆仑山北坡绿洲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宁夏南部山区、青海三江源区和贵州南部岩溶山区是弱度土地可持续性的主要聚集区。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以太原市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定量化分析方法。文章首先按照土地的基本功能将其划分为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三大类型。接着从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友好角度分析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而评价规划方案各类用地规模的合理性,为方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规划方案从环境保护角度可行。  相似文献   
996.
研究目的:揭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及其分配机制,构建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机制。研究方法:部门调研、案例分析与归纳推理。研究结果: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为依托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通过对农民住宅拆迁补偿与宅基地置换安置,使农民获得了区位条件更好的两套以上的公寓住宅,为农民通过"房东经济"长期分享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创造了基本的条件,与现有的土地征收一次性补偿相比有所改进。研究结论:(1)"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完全是政府主导下的土地流转,其中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配置主要通过土地征收实现,本质上并没有突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制约,仍然没有赋予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平等的权利;(2)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路径和机会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政府在项目中的价值取向和决策,而非基于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结果;(3)保障农民长期稳定地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仍需要打破国家对集体建设用地的垄断,让集体土地所有者在规划控制下自愿平等地、直接地参与土地市场交易,主导土地要素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997.
该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1993、2001、2007年三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利用GIS技术计算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和相互之间的转换情况,了解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原因。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的损益。研究表明:(1)1993年到2001年,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较为频繁,2001年到2007年,变化程度相对较少,但各种用地类型向建设用地转换的面积较高。(2)昌平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稳定,但是从1993年到2007年,生态服务价值总值持续降低,幅度不大。由1993年23.9亿元,降低到2001年的22.7亿元,2007年又降低到21.6亿元。(3)在昌平起主要生态作用的用地类型是林地,并且其生态服务价值总值和比例是增加的,耕地面积的减少是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丧失的最主要原因。今后应严格控制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换。加强对昌平区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8.
基于物元分析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弥补已有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诊断中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不足,构建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物元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2000—2010年四川省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呈逐步改善态势,但2010年"亚健康"等级关联度很弱;(2)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水土流失程度是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研究结论:应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程度,促进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准确地反映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物元分析可以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挖掘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存在的具体问题,适合用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评价。  相似文献   
999.
以玉溪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4-2009年玉溪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玉溪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度由2004年轻度失调状态(0.366)发展2009年的优质协调(0.913),但在2005年其耦合协调度有所减少,2006至2008年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但相对来讲,玉溪市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高于生态环境效益水平。因此,玉溪市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促使玉溪市土地利用效益的稳步上升并保持优质协调度。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目的:本文利用计量模型,分析近年来中国不同区域间城市土地资源消耗强度差异的收敛性,以揭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消耗的区域差异变化趋势,验证相关经济规律。研究方法: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各地区城市土地消耗强度的区域差异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从2000—2011年,(1)全国、相对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三组的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均值在逐渐减小,其组内各省间的标准差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表现出σ收敛的特征。(2)相对发达地区组内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差异的缩小幅度要小于全国组及相对落后地区组的幅度,并且自2004—2011年7年间的σ值均呈现相对发达地区组>全国组>相对落后地区组的结果。由此说明,在现阶段相对落后地区组的区域差异收敛性最好。(3)相对落后地区与相对发达地区组间的人均GDP存在β收敛,并且随着人均GDP差异的收敛,相对落后地区与相对发达地区组间的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其收敛速度快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4)相对落后地区组各省份的η值都为正值,说明在相对落后地区各省份与相对发达地区的经济差异缩小的过程中,其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差异也在不断缩小。研究结论:近10年间,中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在不断减小,并且其区域差异呈现出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