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93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993篇 |
工业经济 | 191篇 |
计划管理 | 2168篇 |
经济学 | 537篇 |
综合类 | 386篇 |
运输经济 | 53篇 |
贸易经济 | 665篇 |
农业经济 | 254篇 |
经济概况 | 247篇 |
邮电经济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121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170篇 |
2011年 | 220篇 |
2010年 | 200篇 |
2009年 | 271篇 |
2008年 | 273篇 |
2007年 | 277篇 |
2006年 | 355篇 |
2005年 | 369篇 |
2004年 | 517篇 |
2003年 | 737篇 |
2002年 | 436篇 |
2001年 | 324篇 |
2000年 | 316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125篇 |
1997年 | 132篇 |
1996年 | 107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完整性的审计涉及到审计内容的方方面面,包括资产类项目、负债类项目、损益类项目及报表附注的有关披露内容。由于目前上市公司中存在风险较大的通常在负债及撮表附注应披露事项上的隐瞒,因此本文主要从负债及报表附注的披露方面的进行探讨,以期对大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2.
胡爱萍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5,(22):44-44
一、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的统一和完整
(一)统一
现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制定者,按照级次可分为三级,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国务院和两个部委(财政部和证监会)。从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分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不太可能对此发布一部单独的法律、法规。因此,我们所说的统一,实际上是讨论财政部和证监会两部分别所制定的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需要进行协调和统一。协调和统一的内容较多。 相似文献
83.
84.
在对集团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当子公司的会计报表金额审定后,就可以对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了。对于以前年度一直存续的子公司,企业编制合并报表一般不容易出错,编制方法也相对简单: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期间是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企业把经审计的单体报表项目和金额过入合并工作底稿。在上一年度合并抵销分录的基础上,依据本年度会计业务的新变化,对上年度的合并抵销分录进行适当修改后,替换成本年度的内容和金额,合并会计报表就可以顺利编制完成了。 相似文献
85.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是指企业集团内部交易一方的企业发生了与固定资产有关的购销业务。企业集团内部的固定资产交易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企业集团内部企业将自身生产的产品销售给企业集团内的其他企业作为固定资产使用;第二种类型是企业集团内部企业将自身使用的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86.
87.
88.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认知与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2月29日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除扩展了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范围,使之贯彻得更加充分、彻底外,还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反映了新《企业会计制度》在制定和运用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方面的两大特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涵义是什么?它在我国会计核算中是怎样运用的?应用时应该注意什么?本文拟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涵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1970年颁布的第四号公告《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中。该公告指出:财务会计应该强调… 相似文献
89.
安然事件之后,人们对其带来的风险有了深刻的体验。同时也为我国银行业对于信贷风险的防范问题敲响了警钟。安然公司的突然倒闭提醒我们,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贷款的审批过程中,应当透彻地分析企业会计报告,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真实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会计舞弊行为,以避免巨大的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90.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中成本最低、最容易发现误差的一种审计方法。但在审计实务中,很多业务人员认为分析性复核的审计方法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取得实际的证据,因此很少采用。实际上,只要稍微分析一下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就能发现异常现象,从而确定审计重点,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如果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分析性复核进行审计,将会大大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使用分析性复核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