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43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运输经济   89篇
贸易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13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成都地铁换乘及换乘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林  何珍 《价值工程》2019,38(29):140-142
地铁换乘站一经建成,站内各种换乘设施、换乘方式等都已基本确定,无法进行大规模改建。分析成都地铁线网客流、换乘客流、乘客行为特征;研究乘客换乘过程,梳理换乘流线;建立地铁网络换乘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成都地铁火车南站实例研究,分析乘客换乘流线,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2.
孟婧 《价值工程》2015,(13):222-22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而随着出行距离的不断增加,枢纽的重要性也开始被提上议程。但目前的大部分枢纽设计时并未充分考虑出行者的需求,本文现从人性化服务的角度对国内外优秀的枢纽案例进行分析,从枢纽的布局、行人换乘模式及枢纽内的交通组织阐述如何进行人性化服务,并提出以后在枢纽规划时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3.
换乘优惠的政策减少了公众使用公交“网络”服务的费用障碍,改变乘客只使用“线路”的传统出行模式,乘客由“线路”出行转变为“网络”出行  相似文献   
194.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对于线路之间的换乘协调问题考虑较少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旅客换乘的特点,构建换乘机理模型,并以车站换乘旅客平均等待时间最短作为目标函数,设计优化模型对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优化。通过算例分析,说明优化效果较为明显,对于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5.
长沙火车站是一个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交通枢纽,不仅是市外客流集散的场所,也是市内客流换乘的中转点。长沙火车站每天有大量客流的迅速集散。所以有必要对长沙火车站的城市客运换乘系统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以便加速客流的集散,避免或减少交通拥堵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6.
上海地铁三号线乘客调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上海地铁三号线出行乘客的调查,分析乘客对地铁事故或故障发生的认知程度,以及各种故障的影响因素。对地铁公司提出采用及时的硬件设施;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加强职工的业务素质培训;建立便利的换乘系统;努力减少事故与故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7.
以北京站为例,通过对铁路客运站设计模式的分析,对比德国铁路车站的交通组织及客流疏散等管理理念,提出车站站前广场的交通组织、人流疏散方式,为使车站旅客能快速疏散,应在客运站设计中充分利用地下、地面和地上空间设置大运量交通,做到无缝换乘,并加强站台的分区组织,以及多方式的售票组织,以减少车站的人流聚集.  相似文献   
198.
由于西安-兰州客运专线独特地理位置,以及跨线客流旅行距离过长等特点,综合考虑线路建设时机、动车组运用、区间通过能力、旅客服务水平和路网运输组织等因素,远期动车组列车不宜下到既有线运行,机车牵引列车也不宜上客运专线运行,跨线旅客换乘将不可避免.为此提出以兰州站作为西藏、新疆等地长距离出行客流的换乘站,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99.
根据铁路客运枢纽站交通换乘的实际情况,建立铁路客运枢纽站换乘效率评价体系;运用物元分析理论,建立铁路客运枢纽站换乘效率的物元评价模型.该模型以定量数值表示铁路客运枢纽换乘效率属于某等级的程度.以重庆某铁路枢纽站为例,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0.
<正>近年来,国内机场陆续规划实施机场新建或扩建项目,建设以机场为中心,集航空、轨道、铁路、公路、甚至磁悬浮、港口为一体的协同综合交通体系。提升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集疏散能力是其规划建设的重要部分。为进一步整合机场陆侧交通资源,满足旅客集约高效空地换乘需求,机场趋于采用建设立体化、多层次地面交通中心,即一体化枢纽站的方式,集各类地面运输交通站和停车楼于一体,实现空-地零距离换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