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8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41篇
工业经济   130篇
计划管理   767篇
经济学   678篇
综合类   419篇
运输经济   66篇
旅游经济   91篇
贸易经济   435篇
农业经济   2037篇
经济概况   418篇
  2025年   27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1993-2014年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和各投入要素集约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而探讨耕地利用集约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并提出相应政策措施,以提高山东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研究方法:能值分析、GIS空间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1)1993-2014年,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呈增长态势,而劳动集约度不断下降;资本集约度中,属于省工性投入的农业机械集约度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增长特征,属于增产性投入的化肥、农药和农膜集约度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全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明显,总体上呈\"东西高,南北低\"的特点。(3)耕地利用集约度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两者存在着不协调现象。研究结论:1993-2014年,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不断上升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应依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42.
汤青  徐勇  刘毅 《中国土地科学》2010,24(10):46-51
研究目的:分析广东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特征,划分快速型、中速型、慢速型和稳定型4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和工业化耦合关系。研究方法:GIS技术,统计分析与耦合分析方法。研究结果: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粤东地区次之,粤西地区和北部山区相对稳定;城市化、产业非农化与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有较高一致性,表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土地利用变化越剧烈的地区,其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越大;处于城市化加速和完成阶段、工业化中期和后期的县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研究结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是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掌握广东省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及其与城市化、工业化耦合关系,合理调控未来各区域土地利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3.
以石家庄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石家庄市2000年—2010年的土地集约水平进行评价,然后选取7个省会城市2010年的数据,计算其土地集约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2001年—2010年间石家庄市区范围内,土地利用从低度集约进入到集约利用状态,但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益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同类城市中,石家庄市土地集约水平较高,主要得益于自然地理及政策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实施工业入园工程、加快城市绿化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44.
Research on the dynamics of tropical forest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LUCC) has focused on the three scenarios: (1) deforestation/degradation; (2) settled, degraded areas in recovery, and (3) sparsely settled, expansive, intact forest. Through examination of a central Quintana Roo, Mexico case study we propose a fourth scenario of a ‘sustainable landscape’: an inhabited, productively used, forested landscape that nonetheless shows little change or net gains in forest cover over the last 25 years. We use Landsat images to demonstrate a low incidence of net deforestation, 0.01% for the 1984–2000 period, the lowest recorded deforestation rate for southeastern Mexico.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such as an agrarian reform process that established large common property forests for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 extraction, and later innovations such as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have driven the outcome of low net deforestation, added to multiple organizational processes that promote sustainable land use.  相似文献   
45.
旅游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开发追求片面的经济利益,导致旅游地土地资源的利用出现诸多问题;旅游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能够持续满足旅游业发展及当地社会发展的土地生产力和景观环境需要的土地利用,调查土地资源、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和公众参与是旅游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6.
煤炭行业类的传统产业需要对\"互联网+党建\"的重要性和必然趋势有一定的认知。在新时代的转型发展过程中,抓住信息化大数据,将传统党建工作的\"不变\"和技术创新的\"变\"进行有机结合,运用\"互联网+\"使党建工作更便捷高效、更有深度力度。同时,党建工作在新机遇下也面临着新挑战,信息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此,论文就新时代煤炭企业如何做好\"互联网+党建\"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7.
    
This research uses a market segmentation approach to reducing transport-related environmental burdens from visitors, while maintaining economic benefit. The approach was tested in the Lake District National Park (UK). It aimed first to explore visitor transport behaviour using a social psychological framework, to understand what might best predict desired behaviour change (i.e. reduced visitor car use). Second, it developed and tested different types of marketing messages to reduce car use, based on persuasive communication theory, establishing marketing propositions appropriate to different visitor types and market segments. Third, it identified market segments with both a high propensity towards positive behavioural change and the highest economic contribution to the destination. The work is based on Ajzen'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and on persuasive communication. Three hundred and ninety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were obtained. The paper emphasises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 in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to influence behaviour and shows that a market segmentation approach to behavioural change can be successful. Complex patterns of visitor mobility and modal choice emerge. For example “New Explorers” and “Familiar Families” are most likely to reduce their car use (45% and 48% respectively) and less likely to perceive this as difficult.  相似文献   
48.
杭嘉湖平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永忠  吴次芳  王庆日 《经济地理》2006,26(4):639-642,656
选择位于杭嘉湖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海盐县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转移与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诊断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形成贡献作用的大小,同时运用典型相关系数和冗余度分析,检验了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工业总产值、单位面积农业总产值、城镇化水平、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5个因子是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49.
近年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效力纠纷案件大量发生,其中不乏当事人"恶意"起诉的案件。但因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规定与法院对宅基地相关法条强制性规定分类的不同理解,导致案例判决结果差异较大。对比学说且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将公法权益与私法权益的对比权衡作为强制性规定分类的主要标准,赋予法官在此类案件中的自由裁量权,即依据实际情况认定转让合同效力。  相似文献   
50.
贾红波 《经济地理》2008,28(4):674-676
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文章以雨花区为例,客观分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城郊结合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思路,希望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