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0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13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269篇
经济学   897篇
综合类   103篇
运输经济   15篇
旅游经济   45篇
贸易经济   33篇
农业经济   276篇
经济概况   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黄丹  戴冬晖 《技术经济》2019,35(9):89-96
为实现对多科性医院大数据治理水平的分析和评估,在数据管理成熟度模型和能力成熟度模型基础上,构建多科性医院大数据治理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将医院大数据治理能力成熟度分为初始级、程序级、规范级、管理级和优化级五个等级,基于医院内部大数据治理特征,建立包括三级指标的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分别用客观赋权法及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未确知测度理论和评价方法,量化评估两个三甲多科性医院大数据治理能力的成熟度。结果表明,两种赋权方法下两家医院的大数据治理能力水平均处于规范级,与两家医院大数据治理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未确知测度理论与信息熵权相结合,可以平衡指标测量主观性和评价结果稳定性,建立的模型能为多科性医院大数据治理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22.
当今中国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工业旧址采取高强 度再开发的模式已成为趋势,工业建筑及户外场所面临存亡的 巨大挑战,如何认识和尊重工业遗存成为此类后工业改造项目 面临的新课题。随着首钢的搬迁与转型,作为首钢发展的起点 与北部对外门户的西十筒仓区域,成为北京冬奥组委总部落户 之选。面对建筑的先行与价值的不认同所带来的工业体系破碎 化,景观设计重拾了工业系统的价值,在阅读并尊重原有工业 空间逻辑的基础上,对原有地形结构进行创造性复写,并将重 译的工业碎片谨慎地嵌入景观体系中。“碎片复写”设计方式 的提出为高强度开发背景下的工业旧址再利用乃至城市空间更 新如何兼顾科学与艺术、法则与自由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23.
“城市山林”作为中国园林史研究中屡被提及的重要概念,已有了具体而明确的理论赋义。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当代研究长期缺乏对该词的历史溯源。为此,基于《四库全书》检索得到一定数量的文献史料,对“城市山林”概念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初步考析。从中发现,“城市山林”并非一开始就是独立的概念;“城市”与“山林”两词媾和的过程,本质上是文人阶层有关“人之栖居”问题的长期思辨与抉择。而对此的认知,或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园林”与“城市山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从现场调研到规划设计,再 到建设实施和如何持续地激发乡村活力,需要探索一整套不同 以往的工作方式和程序。通过对近几年乡村建设实践工作的总 结,提出“向乡村学习—在地设计—触媒激活”三步走的工作 过程和模式。首先从向乡村学习生态智慧出发,到扎根于场地 的在地规划设计和在地营建,最后通过催化剂般的乡村触媒激 发乡村的内源式活力,从而真正在整治提升乡村面貌的同时, 通过全面搭建乡村触媒系统,实现乡村的渐进式保护与开发, 激发连锁持续的触媒反应,通过乡村显性和隐性文化触媒的复 兴,重塑场所精神,最终重构乡村聚落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25.
以文化遗产景观“记忆”为线索,探讨文化遗产景 观保护的设计应用与方法。提出阐述了文化景观“记忆三元 素”及其在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中的关键作用:1)人类活动的 文化历史记忆;2)自然生态的环境变迁记忆;3)景观营造的 文化景观实体空间风貌记忆。基于现代景观的开放性和参与 性,以2个文化景观遗产设计实践为案例,从人的景观感受 出发,分析探讨了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与记忆的因果关系,阐 述了“记忆三元素”作为人、场所和城市之间互动的一种联 系,而成为三者交流的共同“语言”,及其三元耦合、主客 互动关系。基本结论:“记忆”是一种物质文化资源和社会 文化实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历史、现实和未来脉络; “记忆”强化了人与场所之间的互动、场所与城市之间的联 系以及人类文明历史的延续;基于记忆的城市文化遗产景观 设计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6.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主流类型之一,历 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皇家 园林的气势恢宏、私家园林的精致细腻不同,基于佛教文化 背景产生的寺庙园林,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特色。以宁波天 童寺为例,从整体布局、相地风水、植物配置、理景艺术等方 面对寺院的“匠心”布局进行分析,从视境、声境、嗅境、味 境和触境五境对寺庙园林造园“意境”进行阐述,总结寺庙园 林造园意匠特征,丰富传统园林文化理论,传承与弘扬我国传 统文化。  相似文献   
27.
城乡边缘带的景观生态构建功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城乡边缘带在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中具有景观自然组分的储备、城市景观格局的主构、城市景观的生态活化、城市景观的生态缓冲及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整流等特殊构建功能;提出上述功能在城市整体全局性基础上还具备功能形成的时空关联性、功能影响的两面性、构建功效的显著性和自然景观组分的主导性等功能属性.  相似文献   
28.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建设领域的体现,为中国新时代城市发展指出了方向。“公园城市”理念是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针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山水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在近代吸收花园城市等国外城市理论而发展,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院士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梳理山水城市的历史流变,认为公园城市与山水城市存在内在关联性,是山水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30.
加拿大温哥华的公园建设和管理在全球取得了令人 瞩目的成果,这得益于温哥华公园管理局独特的体制与管理理 念。温哥华公园管理局以其独特的公众参与机制,为推动和 实现“绿色,和谐”的城市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介 绍温哥华公园管理局在社区文化共建、项目建设、政策制定3 种典型的公众参与模式,说明在“服务城市的所有人、社区和 环境”目标指导下的管理机制的特点与方法,为中国公园实现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的目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