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7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84篇
财政金融   145篇
工业经济   104篇
计划管理   1688篇
经济学   1116篇
综合类   700篇
运输经济   95篇
旅游经济   122篇
贸易经济   342篇
农业经济   647篇
经济概况   71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511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445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及外溢与城乡差距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侯风云  张凤兵 《财经研究》2007,33(8):118-131
文章以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城乡两区域模型为基础,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及外溢与城乡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缩小中国城乡差距,必须加大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同时,要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为农村人力资本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2.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城乡差距过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必须通过"反哺三农"的方式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间的社会公平与协调发展.从历史贡献补偿角度而言,国民经济应对工业化初期以"剪刀差"方式吸纳的"三农"资金予以补偿;从社会福利角度来说,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应牺牲涉农主体的利益,政府应对低工资、低地价、农产品低价格予以利益保障或补偿;从社会公正角度而言,政府应保障处于弱势地位的涉农群体的基本权益;从博弈均衡的角度而言,社会公共财政应承担起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责任.  相似文献   
94.
重庆市城市用地供需状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京鸿  刁承泰 《经济地理》2003,23(4):504-507
首先从供给数量和供给质量两方面,分析了重庆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状况。耕地在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来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供给数量有限;受重庆市区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建设用地的质量较差,表现在坡地多、平地少,冲沟多、地块小,难建地多、宜建地少,所以,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能力相当有限。其次,分析了重庆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状况。从城市GDP的增长、重点建设项目和城市人均用地水平的提高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的未来需求趋势。结论是:重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相当有限,而需求量很大;随着未来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用地的供需矛盾将成为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为重庆的经济发展提供用地支持和保障的角度出发,文章就此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5.
Recently the study on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transport and land use has been one of the hot subjects in the fields of urban geography, urban transport planning and urban planning. This paper tires to carry out some methods, such as multi-analysis statistics method to specify the impacts of urban land use on urban transport system. Firstly,the choice of urban transport road network affected by the characters of urban land use layout is discussed. Secondly, the promotion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affected by high-density concentrated land use pattern is demonstrated Thirdly, the impacts of urban city-size on transport system structure characters are expatiated. Finally, the impacts of urban master planning in Guangzhou on the layout of transport system are illustrated.  相似文献   
96.
城乡界限趋于模糊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亚洲许多国家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城市周边城乡融合区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即是这一特点的一个突出表现。以就地城镇化发达的闽东南地区的福州市为例,从实体地域和未来人口规模两方面探讨其城乡融合区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在制定大城市的发展规划时,要密切关注其周边城乡融合区内农村人口就地转变为城镇人口、城市核心区人口向城乡融合区转移的状况,并在制定城市规划时把城乡融合区的发展趋势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97.
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方面,也与城市形象息息相关。文章以浙江省永康市副中心城镇为例,探讨城镇密集地区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的内容及方法,主要包括城镇污染综合防治、总体布局及景观规划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8.
城镇数字化地产评估系统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城镇数字化地产评估系统是以“城市土地定级估价综合模型”作为主要评估方法 ,针对中小城镇地产评估的实际情况 ,基于Map/info平台 ,将多种应用程序集成而开发出来的。经实际使用 ,该系统操作简便 ,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99.
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的市场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市场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市场化的模式和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0.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global climate risks, world cities increasingly figure in academic and policy discourse as strategic spaces for harnessing the expertise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needed to steer societies toward more sustainable and low-carbon futures. This article reviews existing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urban climate politics, by way of asking what contribution Ulrich Beck’s theory of world risk society – and principles of methodological cosmopolitanism – make to such epochal conversations? Three main analytical frameworks stand out: low-carbon transition literature highlight generic processes of socio-technical ‘greening’ of urban infrastructures; urban policy mobility work documents growing intercity networks around climate and sustainability; and actor–network theory-informed takes on urban controversies engage the localized politics of specific city-based ‘riskscapes’. While each framework makes valuable contributions,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all of them remain under-theoriz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pecific dynamics of local–global interdependencies in urban climate risk politics. In response, the article draws on Beck in outlining the contours of new urban–cosmopolitan risk communities. To this effect, empirical studies into large-scale East Asian and European port cities is used to illustrate how a shared transnational risk imaginary (e.g. of future sea-level rises) may help spur collective action and new forms of trans-boundary solidarity. Reflecting on such research practices, the article ends by pointing to the need for reworking methods of (multi-sited) ethnography and comparison as central parts of realizing Ulrich Beck’s cosmopolitan sociology in the domain of urban climate ris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