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80篇
经济学   105篇
综合类   82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110篇
贸易经济   117篇
农业经济   32篇
经济概况   6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旅游地是人们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旅游业发展的依托,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外旅游业界人士关注并积极探讨因地适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本文比较分析典型的四川与广东两省发展模式,探讨产品和空间开发方面的资源型与客源型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2.
旅游地是人们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旅游业发展的依托,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外旅游业界人士关注并积极探讨因地适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本文比较分析典型的四川与广东两省发展模式,探讨产品和空间开发方面的资源型与客源型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3.
文章综合旅游地意象、地方依恋及环境责任行为理论,将旅游地意象分为5个要素,将地方依恋分为2个要素,并构建了旅游地意象、地方依恋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1)景观意象、设施意象、服务意象及安全意象均直接影响情感意象。设施意象与服务意象不仅直接影响地方依赖,且通过情感意象来实现。安全意象和景观意象间接影响地方依赖。安全意象、服务意象及景观意象不仅直接影响地方认同,且通过地方依赖来实现。设施意象间接影响地方认同。服务意象不仅直接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且通过地方依恋来实现。景观意象、设施意象及安全意象间接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2)情感意象直接影响地方依赖,间接影响地方认同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3)地方依赖直接影响地方认同和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且通过地方认同间接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114.
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过程、驱动机制和社会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兴的重要发展力量,旅游正在不可逆转地改变着聚居空间演变进程.随着不同主体对稀缺聚居空间资源的竞争,引起土地资源利用、人居环境变化与社会公平发展等问题.旅游地聚居现象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命题.文章综览国内外旅游地聚居空间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过程、理论解释、驱动机制、社会效应4个方面展开综述.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经历外部扩展和内部重组双重过程,呈现从非旅游功能向旅游功能转型、利用主体聚居面临着分化重组的分布格局、社会空间分异等特征.国内外关于逆城市化、旅游城市化和流动性转型等理论为旅游地聚居系统重构提供了理论线索.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的驱动机制取决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旅游影响许多旅游地聚居系统的社会、经济和空间特征,是聚居空间增长和扩展的主要驱动力.不同利用主体在聚居中扮演重要角色,对聚居空间重构起到重要作用.旅游者、环境移民、房地产开发商、旅游投资商等是住房设计、住房质量、聚居规模和形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聚居空间变迁是透视旅游地社会转型的重要维度之一.研究内容涉及社会关系网络变迁、居住满意度和居住环境影响等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15.
试论"主题山水"及其构思与营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今朝 《旅游学刊》2003,18(3):73-76
针对自然景观旅游地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借鉴“主题公园”的构建理念,本文提出“主题山水”的建设方法。认为应当在山水自然景观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中,提炼或塑造出一个适当的文化主题作为引力源;即在对自然山水景观的本底进行严格保育并使其自身的生态机能向良性方向发展的基础上,发掘或赋予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文化因素作为整个旅游地的文化主题,景区内部的实体环境建设、无形氛围营造以及游程和解说系统均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并以之作为旅游管理部门或企业的整体形象和经营理念,向外传播。并具体阐述了构建“主题山水”的思路和方法,包括深化、扩展和移植三种。  相似文献   
116.
《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和《自然资源学报》是我国地理学研究4大权威性核心期刊。本文全面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5种期刊关于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从综述、旅游地、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景观、旅游者行为与旅游市场、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以及理论与方法研究等7大方面进行了阐述,对4种期刊进行了载文数量的时间分布、载文作者的地域分布、论文作者单位、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并总结了4种期刊关于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7.
基于TIS的我国乡村旅游地形象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引入TI(S旅游形象系统)这一现代旅游形象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从理念基础(MI)、行为准则(BI)、视觉形象(VI)、听觉形象(HI)和风情识别(FI)五个方面对我国乡村旅游地形象设计与塑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8.
本文通过分析西藏的一个农民业余藏戏团个案,阐述民族文化如何被作为一种资源和手段而加以利用,如何作为资本在商品经济的市场中被包装、展示和消费.作者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分析游客和旅游地社会之间的交流、互动跟藏族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联.其结论是,在旅游观光情境中展示的文化传统是基于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在游客对藏族文化传统的诠释体系中,通过藏族精英分子有选择性的重构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9.
丹霞山客源市场旅游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些年兴起的旅游开发热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同时造成了旅游供求矛盾的日益加剧,在旅游规划中加强对客源市场旅游需求的研究也就愈发具有实际意义。传统的客源市场旅游需求调研方法往往主观性较强、欠深化。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客源市场的旅游需求现状。以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旅游地客源市场旅游需求的调研方法、调研内容、调研分析等问题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0.
旅游感知形象与旅游地形象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目的地旅游形象塑造至关重要,是目的地对旅游者最为重要的拉力之一。从心理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人类的旅游感知形象与目的地旅游形象塑造紧密相关。旅游感知形象受观看方式、文化环境、媒介、人口统计学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是社会文化熏陶的结果。只有认真研究不同的旅游地形象感知图式的属性,才能塑造出满足旅游者心理期待和想象的旅游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