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80篇
经济学   105篇
综合类   82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112篇
贸易经济   117篇
农业经济   32篇
经济概况   6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美国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旅游业近年持续稳步增长,原因之一就是全美各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理念已较科学贯彻应用。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思路在实践上比较难以掌握。由此以美国各地的四个旅游发展案例为基础,从旅游增长管理模式的实践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2.
旅游地的保护和开发--安徽古村落(宏村、西递)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吴文智 《旅游学刊》2002,17(6):49-53
针对目前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上存在的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以安徽古村落(宏村、西递)为实例进行分析,首先讨论旅游地系统的资源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一系列方法和模型,分析旅游地的保护和开发状况,揭示其演进的一般模式,进而在理论与实践上为旅游地的有序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3.
论旅游地形象发生发展中的几个"效应" 问题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安 《旅游学刊》2001,16(3):60-63
旅游地形象问题研究受到旅游理论界和业界人士的极大关注.本文吸取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从旅游地形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入手,集中探讨了旅游地形象发生发展中的几个"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164.
杨永波  李同升 《旅游学刊》2007,22(11):32-37
基于对西安市民的问卷调查,本文从游客心理感知评价角度入手,分析游客对乡村旅游吸引物和乡村旅游地服务质量的评价,得出乡村旅游地开发的优选方案.样本抽样采用随机抽样中不放回抽样方法;问卷调查方法采用消费前问卷(pre-test)与消费后问卷(post-test)的方法;问卷设计采用了田野调查(field investigation)方法和景观评价中的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发现:(1)游客对乡村旅游吸引物喜好评价有明显的"回归自然"情结;(2)游客对乡村旅游地硬件设施服务能力评价较低.最后,总结得出如下优化途径:(1)近期产品开发优化途径主要从生态环境因子的营建与保护和现有产品吸引力提升两方面入手.(2)近期旅游地服务能力的提升途径主要从村级管理部门协作管理能力与硬件设施系统整治与修缮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5.
张侨 《科技和产业》2010,10(12):5-6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知和态度已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与评述,分析了当前的相关研究的现状,预测了这一研究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6.
孙国东 《魅力中国》2010,(26):48-48,50
旅游地的兴衰、生灭与生物的生命历程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其诞生、成长、壮大、鼎盛、衰退和消亡的过程就如同生物的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老和死亡一样,是一个有机的过程。从演化理论来看,旅游地是一个有序、稳定、动态可变的系统,通过遗传、变异、选择和适应等作用机制进行演化发展,追求其特定目标。  相似文献   
167.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山东省旅游地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区域旅游城市生态位的测量方法,选用市场维、社会经济维和环境维3维度共15项指标,分析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旅游综合生态位,并结合聚类分析法,将山东省旅游综合生态位划分为4类,进一步按照核心—边缘理论将其分为:青岛、烟台、济南的核心城市;威海、淄博、潍坊的一级节点城市;济宁、临沂、泰安、日照的二级节点城市;枣庄、滨州、德州、聊城、菏泽、莱芜、东营的网络城市。  相似文献   
168.
地方政府竞争:理解中国旅游经济现象的重要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中旅游资源争夺战、遗产申报热、产品同质化、景区门票无序涨价、区域旅游合作失灵等现象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之间的过度竞争。在现行体制下,旅游地政府竞争的根源在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行政性分权、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转轨、政绩考核制度的经济化导向,监督与约束机制的实质性弱化加剧了竞争。消解地方政府过度竞争对旅游发展的负面影响需要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改革政绩考核制度、强化约束机制,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69.
郭英  花金龙 《特区经济》2005,(7):178-179
旅游地是具有一定经济结构和形态的旅游对象的地域组合,它具有旅游资源分布集中、一定的旅游经济结构和规模、一定的空间尺度、由若干个景区组成等特征,是开展旅游活动的主要地域空间。旅游地作为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不可转移性、不可储存性、很强的替代性等特征。由于其属性  相似文献   
170.
刘秀丽 《魅力中国》2008,(2):146-148
随着城市旅游的迅速发展,城市旅游地形象塑造日显重要。本文根据济南市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其特点,从人——地感知形象和人——人感知形象两方面,对济南市的城市形象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济南市旅游地形象的设计和塑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