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2.
23.
文学副刊的衰败,让人们丢失了精神食粮。渐渐地,人们开始觉醒,并呼唤着媒体坚守文化阵地,走在孙伏园、茅盾、叶圣陶、郑振铎、林语堂、巴金这些伟大的编辑家的后面,举起光荣的传统旗帜继续走下去,再接再厉。 相似文献
24.
林语堂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们成人的生活无疑地受着许多胡说和骗人的东西所包围:名誉的胡说,财富的胡说,爱国的胡说,政治的胡说,宗教的胡说,以及骗人的诗人,骗人的艺术家.骗人的独裁者,和骗人的心理学家."关于历史,我们听惯了戏说和胡说,盈耳之声无非瞒和骗;对历史人物的各种粉饰和歪曲,也蒙蔽了公众的眼睛,我们所看到的并不一定是历史的真相.很多人像自我缴械一般失去判断力,这并非草民之过,正像鲁迅<且介亭杂文>书末附记"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活在这样的时代." 相似文献
25.
郑远新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8(1):90-92
本文通过对林语堂先生的两部英文抗日语境小说的分析,认为其小说具有独特的女性观及民族层次的女性苦难的缺失等.并通过分析其本人的学术生活经历,试图找出产生这些观点和看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26.
27.
有人写文章说,如果真的能够穿越时间回到过去,他最愿意去的时代是宋代。因为宋代的太祖赵匡胤留下过不杀文臣的祖训,文人在那个时代活得最潇洒、最散漫、也最自在。而更重要的一个理由是,在宋代,可以遇见苏东坡。 相似文献
28.
读史多年,两部名作时常盘旋脑海、挥之不去:林语堂所著(苏东坡传》,梁启超所作《李鸿章传》,两位大才书写两位大家.
距离不惑之年愈来愈近,我仿佛看到了1101年的苏东坡和1901年的李鸿章,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息,纵然"秋风宝剑孤臣泪",依然"也无风雨也无晴".穿越九百多年历史风尘,回到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以65年人生周期... 相似文献
29.
30.
林语堂之所以能够成为成就卓著的翻译大家,正是源于他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对中英文的精通,创作并翻译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化间性理念.本文通过列举《浮生六记》的主要译文事例,从文化间性这一角度对其翻译思想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