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5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23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刘敏 《价值工程》2015,(10):115-117
青海省花石峡到久治高速公路知亥代隧道地处青藏高原,海拔4500多米,隧道进口段主要为季节性冻土冰水堆积层。比较分析了三台阶七步开挖法、CD法、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的优缺点,总结了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艺,解决了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2.
高立军  胡翮  李宝侠 《价值工程》2011,30(30):240-241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高校人才流动呈日益走强趋势,尤其是陕西民办高校也存在着教师队伍人才流失现象。本文在对陕西民办高校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职业高原的结构及相关变量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职业高原与陕西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相关关系问卷调查表,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从职业高原的视角为陕西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流失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职业高原现象是当今企业和个人所面临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层管理者无疑是职业高原的易发人群。结合职业发展周期理论,探讨职业高原的演化规律和中层管理者职业高原的诱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构建出事前防御、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的动态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4.
在海拔2000米、3000米及4000米左右的青海高原地区,利用微型货车、小型客车进行了油耗的实测试验,给出了该类车型在青海高原环境下道路运输中空载、满载下平均的油耗大概范围,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车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5.
滇中高原湖泊区域地理环境是造成湖泊水环境敏感易变的主要原因,湖区快速城市化是加剧湖泊水环境恶化的推动力,滇中高原湖区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和城市快速发展的矛盾。高原湖泊区城市景观格局安全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借鉴组合结构概念模型,从城市景观格局的环境影响识别出发,筛选城市规划环节中对湖泊环境有主要影响的指标,包括城市选址的环境资源安全性、城市用地规模的合理性、城市用地布局的合理性三个方面。对2008年昆明城市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的结果为"临界安全",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是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的不足加剧了湖泊水环境恶化局面;道路总用地规模和路网密度不足导致交通效率低下;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严重;工业用地布局较为分散,对城市其他用地干扰较大。  相似文献   
66.
黄土高原地区贫困范围变化与脱贫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丽 《经济地理》2001,21(1):23-27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贫困区之一,自建国以来,国家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选择实施了“输血式”和“造血式”扶贫方式,虽取得一这一效果,但成效甚微,由于黄土高原内部存在着较强的极化效应,有些地区生产要素富集,经济相对发达,而有些地区则生产要素相对贫乏,经济相当落后,根据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理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会向落后地区扩散,并与当地优势相结合,组合成新的生产力,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黄土高原1985-1996年贫困地区范围的变化,从区域经济扩散的角度,提出适合的脱贫战略。  相似文献   
67.
主要从青藏高原的地理资源、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与瓶颈等角度,详细地分析了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由于青藏铁路的开通引发的“旅游热”给青藏高原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说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强化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观念,是所有公民必须遵守的原则和履行的义务,同时还对如何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有序发展青藏线旅游产业,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8.
员工职业发展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目前已经进入员工“职业枯竭”与“职业高原”的高发期。构建员工纵向、横向与同心圆发展的职业发展三维模型,更新职业发展管理对象和管理重心,平衡企业中职业发展阶梯宽度、长度和频度的关系,将是现代企业缓解或消除“职业枯竭”与“职业高原”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揭示多空间尺度要素流动背景下,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近远程耦合关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态势。方法 文章运用能值分析法,在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定量测度2000—2020年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近远程耦合关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剖析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 (1)2000—2020年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代谢总量和环境负载率分别从2.07×1023sej和2.03上升至2.99×1023sej和2.67,系统的经济社会效益稳步提高,而生态环境效益持续下降。(2)近远程要素能值比从0.01增长至0.24,能值交换率在0.03~0.11间呈倒“U”型发展态势,系统由近程耦合主导,并不断向远程耦合转变;远程耦合以能值输出为主,能值交换始终处于亏损状态。(3)可持续发展指数由1.84波动下降至1.36,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数和改进的健康能值指数分别在0.26~0.89和30.87~104.49间呈倒“U”型发展态势,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健康水平面临衰退的风险。(4)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形成了以滇中为中心,向外围地区扩散的“中心—腹地—边缘”渐进型环带状空间格局。结论 近20年来,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过度依赖近程资源环境的粗放型模式,远程耦合结构尚不合理。未来需坚持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重点实施“引进来”的农业发展战略,优化系统远程耦合结构,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云南省各州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0.
[目的]草原旅游属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前植物生产层,是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绿色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青藏高原草原面积巨大,具有地域特色鲜明、动植物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及潜在的生态风险等特点,为了满足草原旅游活动和草原生态保护的双重目的,促进高寒草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运用SWOT分析法,以川西北若尔盖草原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为例,对其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挑战(T)进行分析。[结果]若尔盖草原旅游产业具有品牌、资源、区位和知名度四大优势,并存季节性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和体验性较差三大劣势,具有国家及地方政策规划、公众追求自然回归原始需求的两大机遇,同时面临草地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