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71篇
工业经济   44篇
计划管理   112篇
经济学   148篇
综合类   71篇
运输经济   20篇
旅游经济   68篇
贸易经济   179篇
农业经济   77篇
经济概况   16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论文对近历史记载以来黄河下游河段河道变迁历史进行总结概括并重新绘制了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示意图。黄河下游河段按流向分为北、东、南三个方向。北流河道相对分散,形成了一系列三角洲沉积,有的已被沿岸河流带来的沉积物覆盖;东流河道在入海口处河道变迁频繁,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三角洲并持续至今。南流河道在摆动起始有多股漫流,经由淮河水系扩散,至苏北一带汇成一股由苏北汇入黄海并在苏北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三角洲。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析黄河河口沉积环境发现:黄河入海泥沙堆积有极高的沉积速率,在沉积年份每年可沉积数十厘米至数米,可以快速向海淤进形成三角洲,而黄河行水期结束后,则无沉积甚至被侵蚀。研究结果表明,北至海河、南到淮河的大范围内沉积环境的塑造均与黄河有关,黄河与下游的滦河、小清河、弥河、潍河、淮河、射阳河等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华北平原的沉积格局。  相似文献   
42.
[目的]农业生产效率是衡量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准,其生产效率测度结果对研究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皖北农耕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2017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构建农业生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虚拟决策单元,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自评和他评的角度对2017年皖北各县级单元的农业经济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结果的迥异进行效率、冗余及空间分异的分析。[结果]皖北地区农业生产整体效率较低,呈现出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模式; 各种投入要素配置不尽合理,皆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冗余,整体上看塑料薄膜冗余最高、化肥施用的冗余最低; 空间分异显著,南北表现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S”型趋势、东西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扁平状“v”型空间分异特征。[结论]粗放式的农业生产导致了皖北农业生产效率整体较低,应完善生产要素配置,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皖北地区农业整体性协调发展,提升地区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3.
中朝韩经贸关系纵深发展的战略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锐  徐文吉 《国际经贸探索》2006,22(4):49-52,79
随着东北亚地区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域内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度明显提高.东北亚经济合作划时代的契机是域内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平行地促进产业分工.中朝韩三国经贸合作规模的提升和发展速度的提高,可以推动一度因日本态度消极而搁浅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并将成为东北亚经济合作发展的催化剂.中朝经贸发展的能动力在于中国建设性的参与朝鲜的经济革新发展,而中韩经贸发展的增长点则在于加速建立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44.
[目的]为促进水库移民的生计恢复及转型,探寻就业结构和土地流转间的交互机制,分析两者间耦合作用对当前移民安置模式及政策的影响。[方法]文章从移民就业结构变迁出发,通过超边际理论构建了安置区移民土地的流转机制模型,推演了从业决策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路径,并运用南水北调农业安置移民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大面积转出土地是移民搬迁后土地处置的主要行为,移民中土地转入户有所增加,但土地集中度却有所减少。移民非农就业较搬迁前有明显上升,并有向当地兼业转移的趋势,但与土地流转间并不互为因果,农村社保还难以弱化其对土地养老的依赖。劳动力数量、非农就业时间、非农收入占比、土地政策等对移民土地流转行为和规模均有显著影响,而外出就业前景和地租水平在促进土地流转行为的同时,却不一定能增加土地流转面积。[结论]移民外迁中可以采用无土安置代替农业安置,推动移民土地流转的关键在于技能培训、政策保障和地租补贴,简单的就业推荐和土地权属划分的作用有限。而对于移民中的农业大户,则需在满足土地转入面积的基础上,保障其在安置区的各项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劳动力缺失、耕地效益低下等问题的出现,有效保护耕地和提高耕地利用率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方法 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总结韩国乡村振兴地域制度建立的背景、主要框架和运行成效,提出对我国的启示。结果 为加强对农田的保护和利用,20世纪90年代韩国实施了农业振兴地域制度。该制度将农业振兴地域划分为农业振兴区和农业保护区,推行农业支援政策、实行人才培养和完善基础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保护耕地、保护农民权益等方面成效显著。结论 通过分析韩国农业振兴地域制度发展的经验,从健全法律体系、粮食主产区内划分现代农业重点区、实行粮食主产区的差异补贴政策、重视农业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适合我国地区发展的农业振兴策略,以期为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从丹东市旅游资源的属性、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等出发,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旅游文化载体的深层内涵,着重指出丹东的旅游文化开发利用应侧重满族文化,重点围绕“满朝江山绿”的内容开发利用,提出了旅游景观文化开发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7.
从产品技术含量的角度,采用SITC三位码数据,对比分析自2003-2012年以来中日韩制造业产品的贸易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整体技术含量虽然一直在提高,但是仍然低于日本和韩国,且出口结构也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在竞争互补关系上,中日和中韩两国间各类商品呈现出来的大部分都是互补关系,而日韩之间在几大类商品上则呈现出较强的竞争关系;在中国对日本与韩国的制造业产品出口方面,中国对韩国的出口结构优于对日本的出口结构,且中国对韩国出口的整体技术含量也要略高于对日本的整体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48.
利用2014—2018年HS-6分位贸易数据,计算中日双边出口二元边际,实证研究关税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以此预测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框架下的中日双边贸易前景。研究结论如下:一是中日双边贸易增长均主要依靠广延边际扩张,但2016年后双边出口二元边际及比重波动下降;二是以关税优惠为代表的中日韩FTA对中日双边出口均有利,将提升中国出口集约边际即贸易规模与扩大日本出口广延边际即贸易产品种类,且对日本出口更为有利;三是FTA对中日制造业双边出口的影响与总体一致,补偿式技术创新机制在中国制造业中较为明显;四是FTA对中国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对日本出口均有集约边际的贸易效应,其中将给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带来巨大潜力,对日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中国出口有广延边际的贸易效应,对日本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出口有负向冲击。  相似文献   
49.
50.
While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how assessment centers affect employees’ career success or job performance, these studies do not demonstrate how employees’ attitudes are affected by their perception of assessment centers.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employees’ perception of assessment centers on their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which are the key elements in predicting working behaviors, such as job performance, job involvement, and turnover intentions. To analyze the nature of the influence, 306 employees who had been evaluated by an assessment center in the Korean Rural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KRDA) were surveyed.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lthough there is no influence on their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employees with a positive perception of assessment centers experience higher levels of job satisfaction (p < .0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ositive perception of assessment centers affects the general feeling of organizational members about their work even though it does not affect their emotional attachment to the organization or dedication to organizational values. Thus, assessment centers can be used as a tool not only to select capable candidates but also to yield positive effects on organizational members’ job attitu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