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92篇
工业经济   12篇
计划管理   126篇
经济学   241篇
综合类   189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138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215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1.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an exchange rate devaluation affects the current account in a sticky-price inter-temporal optimizing model. The main issue addressed is how the features of international pricing affect the response of the current account. When prices are all set in the producer's currencies, the effect of a devaluation on the current account depends on the conventional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s. This is fundamentally an a-temporal condition (depending on th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home and foreign goods). However, when prices are all set in consumer's currencies, the response of the current account depends upon the size of the inter-temporal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of consumption across time periods. This represents an inter-temporal condition. When pricing-to-market is partial, the effect of devaluation on the current account depends on the strength of the a-temporal elasticity relative to the inter-temporal elasticity.  相似文献   
82.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estimate the de facto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 the currency basket, the floating band and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of the Chinese exchange rate regime in 2005. We find the following stylized facts: the value of the RAIB became stable after the reform; the weight of the US dollar remained high in the basket, while other currencies remain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the floating band gradually increased to lO percent during 2005-2008, and then greatly narrowed from the late summer of 2008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a yearly resetting interval. We find that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pressure increased from 2005 to 2008. A possible reason is that the weight of the US dollar in the basket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share of the US dollar in total transactions on the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Therefore, it is reasonable for China to adopt a dollar peg exchange rate regime.  相似文献   
83.
货币出现在几千年前,历经数次“改头换面”,无论这种人们所接受的支付手段看上去如何,它总是反映了时代精神和国家个性。由此可见,货币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演进而产生和发展的。货币涵盖古今、博大精深,研究世界货币不仅可以了解世界各历史时期的经济、金融状况,也可以通过货币了解各国不同时期的政治、外交、军事状况,甚至由此进入考古、文学、艺术等更为五彩纷呈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84.
在\"一带一路\"倡议应者云集和人民币国际化大势所趋的背景下,主要研究人民币对印尼卢比的隐性货币锚效应。通过建立货币锚回归模型,采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构建结构突变模型等方式,对人民币目前是否已成为卢比的隐性货币锚和\"一带一路\"倡议上升为国家战略影响人民币成为卢比货币锚的显著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已经事实上成为卢比最重要的隐性货币参照锚;\"一带一路\"倡议上升为国家战略显著加快了人民币升格为卢比隐性货币锚的进程。建议政府现阶段应持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建立人民币—卢比汇率稳定协调机制,不断拓展\"一带一路\"国家的货币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85.
论人民币可能成为世界货币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人民币应该成为也能够成为世界货币之一。并指出人民币如能成为世界货币之一 ,会给世界及我国带来许多好处 ;当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 ,提出已到了正视和研究人民币可能成为世界货币之一问题的时候 ,应积极引导、促进人民币朝着成为世界货币之一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6.
    
There is a sizeable literature on the causes of speculative attacks on fixed exchange rates and a large literature on the determinants of bank runs. Surprisingly, these two literatures rarely overlap, even though both types of crises involve attacks on asset price-fixing schemes. This paper draws a number of parallels between the work on currency crises and the work on banking crises and examines some of the new insights that are coming out of a more integrated approach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es.  相似文献   
87.
依托欧洲雄厚的经济实力,欧元的诞生有力推动了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发展,但作为形成日寸间不长的超主权货币,欧元也面临着需不断改革自身财政金融基础运行框架的要求。文章回顾了欧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份额的变化,探讨了影响欧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对欧元储备货币地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
谷建伟 《价值工程》2015,(4):180-181
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正确判断一个经济体的货币供给内外生性对于认识货币供给运行机制、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以及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现金漏损率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对货币乘数、进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并得出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的结论。最后,在该结论的指导下,为我国选择正确的货币政策以及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9.
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与收益率的一个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假设持有美元、欧元、日元三种币种结构的前提下,构建了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率的分解方程,利用Recursive Residual和虚拟变量法来处理异常点,同时借助CUSUM检验确认了2003年8月为结构性断点,继而分为两个子样本分别估计,并得出:(1)2003年8月前,我国外汇储备平均收益率约为3.66%,欧元资产比例大约为11.78%;2003年8月后欧元资产比例上升至21.79%,收益率微升至4.03%.(2)利用估计出的币种结构进一步对收益率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收益率与我国同期的GDP增长率和FDI投资回报率进行对比,说明改变现行的消极管理模式为强调市场化手段、旨在提高收益率为特征的积极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同时针对积极型外汇储备管理模式给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0.
2010年以来,随着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国政府先后宣布无力偿还到期的主权债务,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相继调低了部分欧盟成员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愈演愈烈且呈蔓延趋势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再次给全球经济的复苏蒙上了阴影.作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中国经济,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如何在确保自身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承担起更多的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