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86篇 |
免费 | 481篇 |
国内免费 | 370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893篇 |
工业经济 | 639篇 |
计划管理 | 2038篇 |
经济学 | 4323篇 |
综合类 | 2949篇 |
运输经济 | 138篇 |
旅游经济 | 287篇 |
贸易经济 | 1951篇 |
农业经济 | 1104篇 |
经济概况 | 2714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94篇 |
2022年 | 200篇 |
2021年 | 334篇 |
2020年 | 445篇 |
2019年 | 349篇 |
2018年 | 329篇 |
2017年 | 405篇 |
2016年 | 450篇 |
2015年 | 513篇 |
2014年 | 929篇 |
2013年 | 1481篇 |
2012年 | 1402篇 |
2011年 | 1690篇 |
2010年 | 1341篇 |
2009年 | 1144篇 |
2008年 | 1193篇 |
2007年 | 1036篇 |
2006年 | 920篇 |
2005年 | 736篇 |
2004年 | 510篇 |
2003年 | 399篇 |
2002年 | 275篇 |
2001年 | 217篇 |
2000年 | 143篇 |
1999年 | 103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西部欠发达资源丰富地区围绕优势资源实施资源开发,本来是符合经济分工和市场竞争原则的理性选择。但在实践中,又往往容易形成路径依赖,即过于依赖和偏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使潜藏在资源开发中的商品贸易和经济竞争劣势逐渐显露出来。因此,西部必须开拓思路,超越优势资源的束缚,把开发的重心由自然资源转向知识资源,着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而这些正是当前西部最欠缺的也是市场机制难以发挥积极作用的领域,需要政府强力推进和实施。 相似文献
72.
集聚经济在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核心地位,直接体现出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合理性、经济效益以及竞争力。本文通过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计算,发现成都市内部集聚经济、城市集聚经济在近几年有所发展,总体集聚效应呈上升趋势,但布局集聚经济略显微弱,工业总体集聚效应良好。 相似文献
73.
文章探讨了温家宝提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以及政府为保证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导致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式在中国的运行结果,分析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74.
文章在简要文献回顾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社会发展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竞争力概念与模型.通过指标体系及权重的设计,以全国31个省城为对象进行了比较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75.
大学城集聚经济效应的发挥——对重庆大学城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城集聚经济效应的发挥是高校、企业、政府、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发挥重庆大学城的集聚经济效应,对周边区域发挥辐射带动功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可采取"校企强强联手,重视技术市场化,区域广泛融资,地区结构优化,高素质人才助力"的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76.
本文根据1985~2005年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云南省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7.
78.
十七大报告、牡丹江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和十届四次全会报告中都提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结合三个报告和大牡丹江战略来阐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在牡丹江的实践。 相似文献
79.
政府管理创新是新时期政府对自身进行的深入改革,经济发展是政府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两者具有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经济发展是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内在致变因素,政府管理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文章旨在对这种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对政府管理创新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0.
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产业结构调整.文章首先分析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接着通过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转变以及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研发费用的投入分析安徽技术创新的基本现状.为了进一步了解安徽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将中部六省的技术创新情况加以对比,具体说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利用区域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