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否定传统美学,名曰"丑学"。它彻底破坏了人们长期遵循的审美规律以及向完美无缺的理性主义提出质疑,旨在将人们从固有的审美误区中拯救出来,重新构建符合人文关怀的视觉惊奇。 相似文献
2.
杨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73-174
雨果<巴黎圣母院>既是理论的巅峰,也是实践的翘楚.他将悲剧、丑和浪漫主义三者的高度地艺术结合,体现出作者的深层构思. 相似文献
4.
刘宇辉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4):79-80
通过对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八单元课文“YouGoYourWay,Il’lGoMine”的认真研读及对文中人物行为与心理的分析,文章向读者展示出原作者WilliamSaroyan的写作手法与技巧,从而把握该文更深层次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丑”是一个具有独特重要性的美学概念。中国人较早领悟到美丑共存的辩证关系,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对美和丑的独特看法;而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却极力回避丑。这是由于,中国古代的先民是多灾多难的,中国文化对丑有着宽容的态度;而古希腊人是上帝的宠儿,审美客体大多指向自然世界,更多的是关注外在的感性形式。 相似文献
7.
8.
郭树勋 《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F0003-F0003
你见过这样写的字吗?这是我学习书法时,在处理滴墨的过程中发现的字体,不过这种字体恰恰是书法界早已定论的笔病,称作丁头鼠尾。当时,面对具体的字我产生了一种想法,难道“丑”中就不能挖掘出“美”来吗?因此,我没有放弃,经过反复的研究练习,终于写成了这种别具一格的“新字体”,愿与广大书法爱好者商榷。 相似文献
9.
齐振松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15,(2):103
日前笔者读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位员工担任学校传达室收发兼保洁工作。有一天晚上,学校电脑房被小偷闯入,他与小偷展开了殊死搏斗。事后,有人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说:校长每次从我身旁经过,总会不时地赞美我,‘你扫的地真干净’‘你的传达室工作做得很负责’。虽然这话简简单单,却让我深受感动,我要回馈这份信任。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如果都有这种赏识管理意识,员工在被赏识的鼓励下,一定会千方百计将自己的优点发挥到极致。人人都有上进心,每个员工都希望得到领导的赏识;每个人被赏识后,心情都会很愉悦。赏识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