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766篇 |
免费 | 56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7778篇 |
工业经济 | 619篇 |
计划管理 | 4818篇 |
经济学 | 2680篇 |
综合类 | 1286篇 |
运输经济 | 100篇 |
旅游经济 | 2篇 |
贸易经济 | 3498篇 |
农业经济 | 2961篇 |
经济概况 | 3978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15篇 |
邮电经济 | 1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99篇 |
2022年 | 162篇 |
2021年 | 271篇 |
2020年 | 298篇 |
2019年 | 223篇 |
2018年 | 109篇 |
2017年 | 256篇 |
2016年 | 396篇 |
2015年 | 927篇 |
2014年 | 2080篇 |
2013年 | 1807篇 |
2012年 | 2237篇 |
2011年 | 2693篇 |
2010年 | 2389篇 |
2009年 | 3159篇 |
2008年 | 3323篇 |
2007年 | 2318篇 |
2006年 | 2285篇 |
2005年 | 2265篇 |
2004年 | 2014篇 |
2003年 | 2003篇 |
2002年 | 1445篇 |
2001年 | 1190篇 |
2000年 | 1249篇 |
1999年 | 387篇 |
1998年 | 331篇 |
1997年 | 297篇 |
1996年 | 296篇 |
1995年 | 247篇 |
1994年 | 233篇 |
1993年 | 157篇 |
1992年 | 134篇 |
1991年 | 216篇 |
1990年 | 151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短缺,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突出。据银监会的统计.在我国近2.3亿农户中,有贷款需求的1.2亿户,大概有1亿户符合贷款条件。从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情况看,发放了7000多万个贷款证、贷款卡。在一年中贷款的高峰时期,农信社为大约6000万户农民提供了贷款。也就是说。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中只有一半能够得到贷款。资金严重短缺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2.
123.
124.
125.
一、日本银行对企业融资的变化与得失 1、日本银行对企业融资的主要特征 首先,商业银行贷款的大部分是面向大企业的.日本高速增长时期,由于证券市场不发达,政府的锁国政策又使国外资金进入日本市场受到种种限制,日本企业的资金筹集主要通过从银行贷款,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增长迅速,1955年到1961年间,富士银行贷款余额从1281亿日元增长到3861亿日元,其它银行的贷款余额也都是二倍、三倍地增加.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相比,在向银行贷款时占据很大优势,银行倾向于向大企业贷款. 相似文献
126.
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甚至普通居民也追逐其中。一旦房地.产价格或土地价格发生剧烈变动时,最终将把银行也拖入不可预测的坏账风险之中 相似文献
127.
128.
在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为了控制贷款高速增长可能带来的信贷风险,各个商业银行都在紧缩贷款规模。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业务,则由于风险较低、收益较高而不在限制之列。一些开发商抓住银行政策的漏洞,进行“假按揭”,为房地产开发融资;部分不良购房与房地产中介合谋,通过抬高房屋单价等手段,骗取银行资金。“假按揭”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129.
有关金融变量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显著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认为货币量不适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观点颇为流行;有的研究通过比较货币量与贷款量在货币政策传导中作用的显著性,得到贷款量比货币量更适合作中介目标的结论。我们认为这个结论很可疑,至少在我国目前是不成立的。实证分析表明,货币量的作用最为显著;其次为利率;贷款量作用的显著性最低。这说明当前还应该坚持以货币量为中介目标。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利率将是一个比较好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30.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1999年出台,后经过几次调整和改革,已经发展成为大学生"奖贷减免补"资助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关系到大学生资助体系能否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教育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目前普遍实行的由大学生所在高校为主体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而其中有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政策的制度设计上,本文从高校所在地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弊病分析入手,阐述了大力推广学生生源地贷款的可行性及优势,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制度设计,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