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464篇
工业经济   397篇
计划管理   1241篇
经济学   608篇
综合类   615篇
运输经济   62篇
旅游经济   26篇
贸易经济   1620篇
农业经济   149篇
经济概况   1363篇
信息产业经济   34篇
邮电经济   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552篇
  2011年   659篇
  2010年   573篇
  2009年   525篇
  2008年   541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年画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因其极富装饰美,其独特的造型手段和色彩表现方法始终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而且长久兴盛不衰。本文试从它的构图、造型、色彩方面进行分析,这对于我们继承和吸收民间艺术的精华,以及对现代绘画的创新都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2.
基于个性和动机模式的两性领导风格差异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两性领导风格的差异问题一直是学术争论和理论研究的主题。本文以政府部门为例,借鉴心理学的概念和工具,从领导者个性和动机角度,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解释了两性领导风格的差异性,也进一步支持了两性领导风格存在差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3.
阴影区旅游地形象策划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飞  傅桦 《经济研究导刊》2007,(12):193-196
旅游形象是构成旅游地特色和个性的根本,目前,我国众多处于阴影区的旅游地形象开发面临困境,亟需新的形象策划思路.由核心形象、氛围形象、外溢形象三部分构成的由内而外的形象层次外推模式,构建一个指导核心、多个外溢形象的阴影区旅游形象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对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八单元课文“YouGoYourWay,Il’lGoMine”的认真研读及对文中人物行为与心理的分析,文章向读者展示出原作者WilliamSaroyan的写作手法与技巧,从而把握该文更深层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5.
单超  孙超 《经济师》2006,(7):38-38,40
品牌的塑造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企业在解读品牌、掌握其内涵的基础上,在塑造品牌的同时要体现经营行为的“真”与“善”,凸显企业的个性,全方位考虑、塑造“公民品牌”,还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把品牌塑造作为企业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16.
企业文化重塑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科学理解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企业文化重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尽管理论界对企业文化的含义和具体内容的理解方式有多种,但是为了便于实际操作,我们将企业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7.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伴随物 ,它反映了企业员工的“生存式样”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企业本位与顾客本位分别为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环境下企业文化的“共性”。创新是一切优秀企业文化的共同本质 ,而个性特色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灵魂 ,制度化则是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8.
创造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高校创造性教育的基础是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性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高校创造性教育的关键是个性教育。个性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使之成为创造型的人才;高校创造性教育的途径是教学活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学校创造性的教育,而学校实施教育的途径是教学。  相似文献   
119.
初夏的北京被“思辩”与“论道”的气氛所笼罩,《财富》全球500强的身影还未完全消失,“诺奖季”又匆匆赶来,注定让这座学术名城为全球所瞩目。虽然“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会期仅仅3天,却吸引到七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五位世界顶尖经济学家,他们的发言和讨论足以勾勒出全球经济和经济学研究的脉络和远景。本刊在整个论坛期间进行了跟踪采访,其中五位经济学家接受了本刊的专访。在与这些世界顶尖经济学大师的零距离接触中,我们不仅聆听到西方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和思想,更感受到他们对中国经济问题的浓厚兴趣。另外,这些经济学大师尽管身处严谨的学术殿堂,却都个性鲜明,本刊记录下采访中的点滴感受,让读者在沉浸于抽象的经济学思考的同时,也能放松一下神经。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