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6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1篇
农业经济   19篇
经济概况   18篇
信息产业经济   5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部门领导为主的垂直管理体制。预算和财务管理体制分为四级管理:中国气象局为一级预算单位:二级预算单位49个,包括省级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直属单位;  相似文献   
12.
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华风集团)是中国气象局直属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中国气象局的信息资源和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发挥多媒体传播优势,向社会提供气象服务,二十多年来.华风集团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形式,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行业传媒机构。  相似文献   
13.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发布;交通部启动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交通部编制《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交通部、中国气象局签署共同开展公路交通气象预报备忘录;专用短程通信(DSRC)四项国家标准完成征求意见稿;交通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公路紧急报警设施设置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崔柏  静宇 《中国储运》2007,(4):24-30
过去的一年注定要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据中国气象局介绍,2006年中国平均气温9.92℃,成为1951年以来创纪录的“暖年”。对中国物资储运行业来说,令人难忘的不仅仅是因为“暖年”。这种难忘,还源于中储人战略构想实现后的欢欣,源于中储人对成功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执着。当然,也和“中储2007年工作会议”给人们留下的全新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重庆经济》2009,(5):160-160
(2009年7月) 7月1日 中国气象局与市政府签订《共建统筹城乡气象事业改革与发展试验区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气象事业发展方面展开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气象局8月1日发布的7月全国八大罕见极端气候事件,“新疆暴雨成灾”排名第五。暴雨天气使多处公路被冲断,铁路一些路段暂停通行,部分地区还暴发了洪水、冰雹灾害。这次的暴雨还使部分地方形成山洪和泥石流,给供电线路造成极大的冲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新区》2011,(7):7-7
近日,中关村科学城第三批启动建设项目正式签约并揭牌。北京市政府分别与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签署了共建中关村科学城合作协议。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技产业园”、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科技创新园”、中国石油大学“国际能源产业创新园”等11个项目揭牌。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初的中国南方暴雪,将一种新的现象展示给世人,这就是极端气候现象。气象专家以大量事实和数据告诉我们,袭扰了中国的极端气候,也正在困扰全球。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亲自关注和领导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并颁布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相似文献   
19.
《农机市场》2009,(5):65-65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4月30日,全国已播各类农作物5.21亿亩,完成春播计划的50.1%,进度与去年基本持平。此外今年的春管工作也已全面展开,进度比上年有所加快。另据中国气象局预测,5月上旬,北疗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建伏大;旬内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华南西部将有20-40毫米降雨过程,部分地区置过50毫米。  相似文献   
20.
宽带技术促进气象通信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几年,中国气象局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启动建设包括空基、地基、海基观测站点,形成覆盖地球系统五大圈层的一体化的探测网络。随着各种探测手段的应用和探测资料的丰富,目前中国气象局国内主要传输系统一卫星通信系统有限的双向带宽与急剧增长的气象资料数据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无法满足各类新增气象探测资料的数据传输,因此,建设新一代的国内气象资料的高速传输平台,为雷达资料及其它气象信息的传输提供快速、可靠、安全的网络服务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同时,远程天气会商系统、视频系统的应用要求,也使得综合传输能力成为未来建成网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