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3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28篇 |
工业经济 | 20篇 |
计划管理 | 54篇 |
经济学 | 14篇 |
综合类 | 19篇 |
运输经济 | 17篇 |
旅游经济 | 8篇 |
贸易经济 | 59篇 |
农业经济 | 32篇 |
经济概况 | 125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1篇 |
邮电经济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薛超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4):46-47
井冈山红军造币厂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它发行的“工字银元”是中国红色政权发行的第一种货币。这种货币在经济上虽然相对幼稚,却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与政治意义。探讨红军造币厂的历史意义,对于认识中国当代货币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中国红色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将有所裨益。笔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思考、比较,汇总成这篇论文。 相似文献
72.
周荣辉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7,1(3):58-59,61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之际,学院党委分四批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赴革命圣地井冈山、韶山参观学习,重温党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使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受到了一次终身难忘的革命传统教育。作为一名老党员,虽然对我党、我军的革命史和优良传统并不陌生,但是在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现场亲身感受当年的历史,我又一次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在思想上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73.
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政策制定方面作出了许多伟大的尝试,为后期中国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农村土地改革、保护工商业、扩充财政收入来源、稳定金融秩序等经济政策的历史经验,梳理这些政策在中央苏区时期、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建设中的相关启示,无疑对更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4.
在信息技术快速提升的时代,井冈山以科技为引领,睁大发展的眼睛,张开腾飞的翅膀,在科技部第27届扶贫团的帮助下,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动能,努力打通致富“最后一公里”。2013年3月,井冈山八角楼农业科技园被科技部批准为井冈山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扩容增建园区,成为目前全国县级市中唯一获批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2013年11月,井冈山荣获“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5.
人民军队创建时期,虽处境险恶条件极差,但仍聚拢了大量的时代精英。彭德怀在率部上井冈山之前,曾赋诗一首,其中有唯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之句,歌颂了毛泽东开辟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之壮举。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有着不少黄埔军校毕业生的身影,他们中的大多数成为了井冈山革命队伍中的军事骨干。那么,究竟有多少黄埔军校生和校长蒋介石决裂,挥戈上了井冈山呢? 相似文献
76.
本文分析了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盘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济.使红区经济对革命战争提供物质基础、对红色政权起到支撑作用所采取的措施.对此史实的了解与研究.有助于我们在完成新的时代使命中发扬井冈山精神.攻坚创新.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77.
78.
79.
井冈山地区自然资源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气候资源、水及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等6个方面概述了井冈山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及开发中的不利条件,分析了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强资源利用和保护教育、健全自然资源的管理体制、制定自然资源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支柱产业、调整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推动经济发展等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80.
2006年4月18日—26日,我随贾庆林方席考察了江西、江苏两省.先后对井冈山、景德镇、连云港、扬州、泰州、南通、南京等市的农村、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了许多实际情况,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发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印象十分深刻.现仅就建设新农村问题谈谈一些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