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8篇
计划管理   9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2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本文从货币性的判断标准出发,认为代币工具和准货币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当前市场上的代币工具主要包括代币票券、不记名储值卡、网络虚拟货币,它们都属于预付式工具,从一般预付式工具到代币工具是一个货币性渐增的连续区间.代币工具的存在弊大于利,我国从法律制度上一直加以禁止,但效果并不好.本文作者认为,系统的解决方案是确立代币工具的认定标准,制定预付式工具发行规范,有重点地进行监控和引导,并尽快完善现代支付体系.  相似文献   
52.
在大都市里,时尚白领都流行拼车、拼餐甚至拼房的生活,这样既节省了钱又有助于扩大社交圈。为此,还衍生出了为这些“拼客”服务的经纪人。一个在南京的女孩杨立梅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既然可以拼车、拼餐和拼房,为什么就不能拼卡呢?如果自己手头有一些各大商场、美容院和健身房等地方的折扣卡,然后提供给那些需要消费的人使用,自己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相似文献   
53.
李颖怡 《南方经济》2001,140(5):64-67
本文认为,为维护实践证明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现行货币管理制度,必须禁止商业企业发行和使用代币购物凭证。这也是我国屡次禁止发生代币购物券的根本原因。本文并以此为出发点,论述了发行代币购物券(卡)的危害性、屡禁不止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还对一些误导商业企业经营理念的观点进行了驳斥。  相似文献   
54.
邢琪 《北方金融》2023,(3):71-76
ICO是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块链技术在融资方面的新应用,因其融资速度快、融资范围广、准入门槛低等特性,受到了行业青睐,但同时也带来了系列风险。我国于2017年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决定全面禁止ICO活动,但这并不能阻止ICO走向海外继续向国内融资,风险依然存在。在数字经济浪潮下,“ICO禁令”的作用愈发微弱,与其对ICO采取“一刀切”的禁止性监管策略,不如将ICO正式纳入监管范畴,既方便防范ICO风险,也能现实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55.
代币卡(券)现象的财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月国务院纠风办、国 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严禁印刷、发售、购买、使用各种代币卡(券)的紧急通知,时值年终,元旦、春节将至,代币卡(券)又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其实代币卡(券)并非是个新问题,早在1998年12月,国务院纠风办就发出了第一次“禁卡令”,但不仅屡禁不绝.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其花样不断翻新,社会危害面也不断扩大,禁卡问题在两年多后,再次引起有关高层部门的关注,绝非偶然。本文仅从财务角度对代币卡(券)现象进行剖析,探讨代币卡(券)流行的弊端及其深层次原因。 一、从发售单位角…  相似文献   
56.
2001年1月国务院纠风办、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严禁印刷、发售、购买、使用各种代币卡(券)的紧急通知后,许多媒体对代币卡(券)问题争相报道,代币卡(券)又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其实代币卡(券)并非是个新问题,早在1998年12月,国务院纠风办就发出了第一次“禁卡令”,不但禁而未绝,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其而花样也不断翻新,社会危害面也不断扩大,两年后再次引起有关高层部门的关注,绝非偶然,本仅从财务角度对代币卡(券)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代币卡(券)成为“香馍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7.
由建勋 《金卡工程》2007,11(3):48-5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传统的购物券演变升级形成的电子代币卡在一些商场超市流行开来.电于代币卡的发展,给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传统的银行信贷制度安排、金融运行安全性等方面造成了极大危害,使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与监管面临许多新的风险.为此,必须围绕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创新,采取综合措施予以根除.本文探讨了电子代币卡禁而不止的主要原因,分析了电子代币卡泛滥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与危害,提出了根治电子代币卡对金融业危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8.
因素一:部分商家为了一己私利。比较钟情于以代币券(卡)促销。每年中秋、春节及其它节假日期间都是商店的黄金销售季节。部分超市、大型商场、各娄专卖店采取各种促销行动,利用代币券(卡)促销就是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商家一般会给购券单位的财会人员甚  相似文献   
59.
如今,人们外出时携卡消费成了一种新时尚,特别是现在银行为客户提供的24小时都可以提款的自助银行服务更为出门者所欢迎。但自助银行的出现,也开始成为犯罪分子觊觎的目标。近来社会上发生的各类针对自助设备的案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在此,提醒用卡人应做到“五注意”。  相似文献   
60.
2001年1月国务院纠风办、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发出的严禁印刷、发售、购买、使用各种代币卡(券)的紧急通知后,许多媒体对贷币卡(券)问题争相报道,代币卡(券)又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其实代币卡(券)并非是个新问题,早在1998年12月,国务院纠风办就发出了第一次“禁卡令”,可不但屡禁不绝,还有愈演愈列之势,而其花样也不断翻新,社会危害面也不断扩大,禁卡问题在两年多时间后,再次引起有关高层部门的关注,绝非偶然,本仅从财务角度对代币卡(券)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成为炙手可热“香馍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