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38篇
工业经济   22篇
计划管理   166篇
经济学   198篇
综合类   88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14篇
贸易经济   1215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297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非典结束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增长势头,广告展览业的恢复和发展尤为引人注目。作为我国会展经济的一颗璀璨明珠,第94届广交会将如期于10月15日至30日在广州举行。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广交会的承办机构—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的陈八荣副主任。  相似文献   
22.
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资的初步方案已定:由政府投入、银行贷款、企业出资。其中,最具新意的一点是,上海市府公开声言:欢迎民营资本参与2010年世博会的筹备工作。世博会新步点 上海市市长韩正勾画了上海四体系、三时间段世博会步点。  相似文献   
23.
《中国经济信息》2004,(8):13-13
2003年1月2日亚洲最大、国际第二大的会展中心,广州国际会展中心面积仅次于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已竣工的首期工程占地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拥有三层共16个标准展厅,展厅总面积16万平方米,可容纳国际标准展位10200个。  相似文献   
24.
美国有一位市长这样评价会展的功能:“如果在我这个城市开一个国际会议,就好比是有一架飞机在我头上撒美元。”  相似文献   
25.
第二届亚洲天然产品展已于12月5日闭幕,为期三天的展览会以其天然、专业的产品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士参加。本次广东地区的参观人士由《采购》杂志负责组织策划,自10月开始,《采购》杂志开始宣传推广天然展,并接受预先报名登记。  相似文献   
26.
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我国会展业正以20%的行业规模增长率蓬勃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会展业人才成为会展业发展的瓶颈。会展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会展人才需求不足的分析,提出了浙江省会展业人才培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7.
大连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会展业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玉梅 《经济师》2005,(8):267-268
文章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会展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大连发展会展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8.
一、世界各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现状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其会展经济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尤其是地处欧洲中心、交通便捷的德国位居世界展览国家之首。每年世界上最重要的150个专业展览会,有近120个都在德国举行,世界上最大的四个展览中心有三个在德国,汉诺威、法兰克福、慕尼黑、杜塞尔多夫等都是国际著名的展览城市。德国展会的国际参与度很高,国外参展商的平均比例达48%,国外专业观众的平均比例达到25%。德国举办展会不仅展览中心面积大、设施齐全,还特别注意与周围设施的配合,其周围的铁路、公共汽车、地铁、货运站、航空、往宿、城市旅游、娱乐文化等条件都很便利。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的会展经济发展也非常快,著名的会展城市有拉斯维加斯、多伦多、芝加哥、纽约、旧金山、波士顿等。  相似文献   
29.
魏伟新  吴唐生 《广东经济》2002,(9):42-43,41
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洽谈会以及"××论坛"、"××节"等活动近年来火遍大江南北,出现了"会展经济"热,有人预言:"会展经济"将成为城市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30.
“国际大都市”成了近年来中国传媒在涉及城市题材时提及频率最高的热词之一。但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尚没有一个城市被国际上公认为国际大都市。国际大都市到底如何定义?成为国际大都市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格?有哪些硬指标与软指标?对此,城市管理者依靠经验主义的思维和城市专家的说法估摸着自己的优势和差距,市民们则依据切身的生活体验对传媒的判断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