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79篇
经济学   27篇
综合类   5篇
运输经济   23篇
贸易经济   21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01.
随着我国县乡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县乡公路养护问题也变的日益突出,尤其是养护新技术问题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县乡公路养护特点及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技术法的阐述,说明了该技术在县乡公路养护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2.
道路就地冷再生属于道路维修、改造的范畴,不仅适用于高等级公路的维修与改造。也适用于一般道路及乡间公路的维修与改造。它主要解决沥青路面上基层破损的问题。具体讲,过去主要用于等级低的道路或铺筑基层使用,国外多用于乡村道路的翻修,近几年已开始应用于重交通道路上,其基本原理就是用水泥和旧石灰稳定土加入最佳含水量一起拌和,经整平、碾压、养生,获得新的路面基础。它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足够的稳定性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农村公路的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103.
文章首先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冷再生技术及其优点,在分析旧沥青路面材料的性能的基础上,详细叙述了冷再生技术在公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对旧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冷再生技术的应用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5.
正工程概况同三国道主干线江都至广陵段于1996年建成,全长68.486km,按设计速度120km/h,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26m。路面结构分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两种形式,由于路面破损严重,分别于2001年、2003年进行了两次中修改造,在对破损路段进行修补的基础上,加铺了10cm~16.5cm的沥青混凝土。经过多年的运营,江都至广陵段局部路段服务水平已明显降低,现有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面临很大运输压力,将采用两侧加宽四车道的扩建方案,路基全宽42m。扩建工程将对老路硬路肩的面层和基层全部铣刨,对行车道、超车道的严重病害路段也要进行铣刨处理。扩  相似文献   
106.
侯睿妮 《价值工程》2013,32(5):99-100
本文论述了水泥稳定碎石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在大修工程中的应用,介绍施工特点、施工工艺及对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在津滨高速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成型方法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成型方法与传统的重型击实成型方法相比,更接近实际工程环境,具有一定的优势。振动成型方法可以以较小的拌合用水量达到较大的密实度,同时以较小的沥青用量获得较大的干湿劈裂强度。  相似文献   
108.
正现代社会,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流行趋势。对公路行业而言,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方式,是我们必须坚持,也是我们正在为之努力的方向。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方式,要求我们不止是宣传概念、倡导节约,更要求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绿色循环低碳的内涵,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理念,创新发展方式,加大技术研究与运用。在公路养护实践中,我们必须创新管理方法,推广新技术和新设备,把理念和措施切实落到具体工作中,才能真正实现公路养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9.
宋海宏 《价值工程》2022,41(10):69-71
本文介绍了厂拌基层冷再生配合比设计,通过在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为厂拌冷再生技术在严寒地区改扩建工程中的推广应用积累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0.
陈宝铨 《价值工程》2022,(12):52-54
随着我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环境的影响、交通流量的增加、车辆超载问题的出现,公路老化速度加快,养护维修工作量持续增大.然而高速公路维修产生的大量废料,将对生态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由此地冷再生技术被提出.本文首先探讨了冷再生技术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其后详细探讨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优势与类型,最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