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6篇
工业经济   19篇
计划管理   24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运输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11篇
农业经济   23篇
经济概况   1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12.
减员分流是当今解决下岗人员安置和企业扭亏为盈的重要举措。为此,必须提倡一职多能、满负荷劳动和竞争上岗,然后清退离退休反聘人员,辞退短期劳务用工和临时劳务用工,向联营公司和多经企业转移人员,还要构建新型实体,扩大相关产业,以规模分流人员。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由于受到传统体制特点影响,在实际发展当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问题,这也就表示国有企业内部结构在不断调整内,功能优化完善内,都需要持续减员.本文针对国有企业减员柔性管理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国有企业减员柔性管理机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意见,希望可以提升国有企业软实力,和社会发展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在经过了艰苦的人员核编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谁去谁留。这是一个关系到“饭碗”的严重问题,在绝大多数酒店是绕不开的问题。这个阶段的减员工作由“纸上谈兵”转为“对号入座”。由于面对的是“人”,处理不好就容易产生不良后果,所以更需要几分谨慎。有的酒店采取了“只出不进”的办法;有的采取合同到期不再续签的办法;有的尽量减少临时工。但是,这些办法一是需要等,二是纯粹减少了人的数量。并且,对于压力重重的酒店来说,所面临的情况不允许从容处之、慢慢等待。谁去谁留仍然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上海石化通过深化改革,持续发展,装置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要求不断提高。通过减员分流和改制分流,员工队伍总量进一步压缩。要满足发展需求、提高效率主要靠人力资本的优化。要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教育培训的赶超较之生产的赶超,往往要超前一两代人才能见效。因此,按照上海石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员工的能力培养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我们必须下决心抓好员工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央决定以纺织工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解困的突破口,实施“减员压锭”战略,使纺织工业尽快扭亏为盈,争取大多数大中型亏损企业到本世纪末走出困境。研究落实这一战略决策,坚定不移地走“压锭、减员、增效”的路子,对于搞活纺织行业乃至整个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员和纱锭作为纺织企业基本生产要素的代表,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人员和纱锭的数量决定着企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是企业能否获得规模经济优势的物质基础;其次,人员和纱锭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组合、匹配,决定着企业投入产出比…  相似文献   
17.
到1999年底,邻水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有在册职工1365人,离退休职工260人,每年人头费需1170万元,人平8570元,人多开支大,亏损严重,企业生存十分困难,要步出困境,只有深化改革,痛下决心,走减员分流之路。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南充市国有粮食企业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实施了主副分离、减员分流、消化“三老”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粮食职工减员分流基本达到目标,国有职工身份转换基本完成.粮食亏损挂帐全部剥离,企业发展进入新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陈军 《化工管理》2007,(8):32-36
国有企业冗员产生具有体制原生性的特点,从而决定了持续减员将伴随着企业生产力内部要素结构调整和整体功能优化的全过程。本文尝试对国有企业减员机制建立和具体实践进行思考,力求从探索符合社会发展和有利于集聚企业竞争软实力优势的减员机制。  相似文献   
20.
宗春霞 《科学投资》2003,(10):80-80,82
最近,西安某食品企业的人事部经理非常苦恼。这家小型企业正在进行一项食品新项目的研发,急需一位专业人才来挑大梁。但眼下食品开发人才十分紧俏,身价也高,求职者都愿意与企业签订长期合同,但该企业财力有限,只想以项目定报酬,完成短期内的项目开发,承担不起长期聘用所需的费用。几个月过去了,该企业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类似的情况推动了人才租赁公司的诞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