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23篇
经济学   22篇
综合类   16篇
运输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9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4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在《说文解字》中,"官"有两种辨义:1、上面一顶官帽,下面两个"口",一个"一"字贯穿,戴什么官帽就必须一以贯之的为其说话,我们共产党的官头顶上戴的是国徽,就必须一以贯之的为人民说话;2、一顶官帽下面,两个"口",上面的"口"代表领导(上级),下面的"口"代表百姓(群众),当官的人上级的话(指示)要听,老百姓的话(意见)也要听,你这顶官帽才戴得稳。(上面这顶官帽全靠下面这两个口加个"一"串起来为支撑!)  相似文献   
102.
正1948年8月末的一天下午,西柏坡小灶食堂门前,中央机关文化补习学校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开学典礼。说简朴,是因为主席台上只放着一条旧农家长条无斗桌,桌上摆着三个旧搪瓷杯。主席台前边放着三条长板凳,后面的人都是自带小板凳、小马扎或席地而坐。说隆重,是因为主席台上坐的是当时我党中央五大书记中的刘少奇、朱德两位中央首长。主席台前长板凳上坐的是中央各部门的领导,如安子文、曾三、  相似文献   
103.
正邓颖超同志离开我们已二十余年了,但音容宛在。2014年2月4日是她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应《秘书工作》杂志之约,我对当年的往事做些回忆,并以此表达对邓大姐的崇敬与怀念之情。1953年我刚到中南海的时候,发现身边的老老少少都管邓颖超同志叫大姐。听延安过来的老同志讲,从延安时代起,全党,包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董必武、林伯渠等领导人和军队的老总们都这么叫,并告诉我:大姐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4.
时代的痕迹     
山子 《致富之友》2011,(11):40-40
提到画家周向林。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作品《1969年11月12日·开封》这幅作品记录了文革中刘少奇在开封逝世的场景,看到这幅作品,很容易与大卫的名作(马拉之死》联系到一起:同样简洁的画面构图带给人庄严、肃穗的悲痛之感。  相似文献   
105.
1961年刘少奇同志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决定回家乡调查研究。当他了解到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看到家乡农民的生活状况,刘少奇自责不已,“我们工作做得不好,对你们不起,”并正确地认识到“上边要负主要责任”。在了解到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具体执行情况后他明确指出:“大队干部不是没有责任,要负小部分责任”。本文仅就刘少奇同志1961年回乡调查时,就对家乡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所作的几点整改作个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106.
毛泽东、刘少奇都是中共重要领导人,他们对无产阶级的新闻宣传事业有共同的看法,也存在不少分歧。相对而言,刘少奇的新闻宣传思想比毛泽东更为独特、包容和开阔,更加尊重新闻宣传的规律。本文拟从他们对媒介性质与功能、媒介作用、新闻宣传的原则、办报策略、新闻宣传方法、受众观、舆论监督观、新闻工作人员修养观、对待外国媒介信息的态度等九个方面,对两人的新闻宣传观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的执政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如何继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课题。刘少奇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对加强执政党建设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刘少奇一生中提出的各年龄、多方面、多层次的现代大教育思想,是在他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和中国传统化教育中批判性地汲取精神养料的基础上、在深重国难的刺激和进步教育家的影响下、在运用马列主义普遍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许多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所逐渐凸现出来的一系列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