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8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7篇 |
工业经济 | 4篇 |
计划管理 | 19篇 |
经济学 | 43篇 |
综合类 | 25篇 |
旅游经济 | 1篇 |
贸易经济 | 37篇 |
农业经济 | 1篇 |
经济概况 | 25篇 |
邮电经济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亚当·斯密的两本著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留下了两个看似矛盾的思想主题——"利己"与"利他",这就是"亚当.斯密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企业家精神内涵的丰富有很大的意义。辩证地来看待,"利己"与"利他"是可以统一的。 相似文献
82.
信用主体:自利与利他的对立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利与利他均具有复杂性,而更为复杂的,还在于自利与利他的相互交叉.信用主体作为信用关系的承载人,客观上是自利与利他的对立统一体.诚信作为信用主体应有的道德品质,是信用不可或缺的伦理基石,诚信本身内含利他元素.自利与失信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追求长期利益的自利不仅与失信毫无关系,恰恰相反,彼此诚信、互惠互信倒是追求长期利益的自利倾向的内在要求;惟有那种短期运利动机支配下的自利,在信息不对称、一次性博弈、缺乏可置信的惩罚威胁等条件下,才会导致失信. 相似文献
83.
无所不包的人类行为皆在一定的精神快乐需要支配下而产生,皆为实现自我的一定的快乐满足而展开的结果。文章根据快乐理论对囚徒困境的解释,提出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人们并不总是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或者帕累托最优,人们要达到的是最大快乐。利他行为能给局中人带来许多快乐,从某种意义上讲,利他便是利己(所谓助人为乐)。帕累托最优往往是理想,追求它要付出大量的代价和努力,而获得尽可能多的快乐满足则是符合现实的,而且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是在个体追求自身快乐最大化过程中实现的,从而体现了利己和利他合作博弈的利益一致性。 相似文献
84.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以早期还原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仅仅反映了动物性的本能需求而忽视了人类的社会性;因此,它不仅无法揭示无形的手来自何处以及如何运作,也无法根本上理解囚徒困境与现实相悖的现象。相反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则以新近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将人类基于动物性的本能目的和基于社会性的实现手段结合起来;因此,它可以更好地挖掘无形的手是如何运作而实现社会协调,从而是比经济人假设更合理、有效的人性抽象。 相似文献
85.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演进,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出现了一定的转变,居民的消费也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我国的市场潜力巨大,在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消费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消费水平在稳步增长,消费品的增长速度巨大。但是,我国国民的消费潜力还没有完全被激发,有着“高储蓄、低消费”的情况。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基于感知价值对不同商品类别的购买意愿展开了研究,其中会涉及利他动机。利他动机是一种亲社会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本文基于这一问题,通过感知价值,对快速消费品、奢侈品、耐用消费品、服务展开了研究,并基于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6.
考虑回收产品质量不确定性与回收商努力水平,构建了利他中性的分散决策、制造商利他偏好的分散决策以及集中决策模型。分别求解了三种决策模型的最优决策,探讨制造商对回收商利他偏好对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回收产品的可再制造比例和回收努力效应与废旧产品回收量、产品市场需求量和闭环供应链利润呈正相关;制造商利他偏好能够提高零售商、回收商和闭环供应链系统的总体利润,但会降低制造商利润;回收商努力水平和回收价格随着制造商利他偏好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制造商利他偏好系数较高时,回收价格高于集中决策下的回收价格,这与传统“集中决策下回收价格最高”的观点不同。 相似文献
87.
88.
论“经济人”和利已与利他—兼论“斯密难题”的产生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著名的经济人有孟德维尔假设的、斯密假设的、李嘉图假设的、马克思假设的和奥地利学派假设的。斯密还有道德人的假设。斯密的道德人是有同情心的,而他的经济人则是利己的,对此,他没有解释。后的解释,未能解决问题,这就构成斯密难题。笔者认为,道德人是自然人或氏族人的道德规范的人格化,而经济人则是商品社会的经济规律作用的产物。斯密混淆这两者,是难题的产生原因。氏族不分自己和他人。经济人行为的目的是利己,手段是利他,因此利他导致利己。 相似文献
89.
从人的需要出发,阐明了大学生消费需要的基本特征、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的评价尺度应是主体需要与客观允许的统一,指出了大学生的合理消费行为的利己利他性和社会各方应积极引领、规范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消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