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02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52篇
财政金融   10512篇
工业经济   1521篇
计划管理   4287篇
经济学   3981篇
综合类   1647篇
运输经济   144篇
旅游经济   19篇
贸易经济   6044篇
农业经济   1115篇
经济概况   4117篇
信息产业经济   34篇
邮电经济   123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461篇
  2016年   662篇
  2015年   1167篇
  2014年   2825篇
  2013年   2408篇
  2012年   2484篇
  2011年   2374篇
  2010年   1762篇
  2009年   2035篇
  2008年   2615篇
  2007年   2136篇
  2006年   1710篇
  2005年   2067篇
  2004年   1775篇
  2003年   1366篇
  2002年   950篇
  2001年   818篇
  2000年   691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在资金定价、利率风险、筹资成本、价格竞争四个方面的影响将十分明显,为迎接这一挑战,我国银行业应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52.
【澳门《新华澳报》4月30日】欲探讨2005年的台湾经济展望,须先了解2004年台湾经济的走势。为此,本文从2004年台湾的经济成长著手,再就影响台湾经济最大的进出口贸易进行分析,然后由此延伸到工业生产和就业市场。接著对物价波动和利率及汇率走势进行分析,再由此讨论2005年的台湾经济展望。  相似文献   
53.
由于金融宏观调控的效果始终不明显,于是有人为央行支招,建议央行动用“杀手锏”——加息,并且宜早不宜迟。我们觉得这种看法有些不妥,因为目前加息的负作用太大,况且加息对遏制局部过热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54.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率市场化给农村信用社增加了新的风险因素;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农村信用社必须选择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构建高效的资金定价机制、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等对策,加强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55.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加入WTO进程加快,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开始进行。为了使改革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小步走、边走边看的较为谨慎的方式,力争通过不断探索并积累经验后全面实现利率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56.
时下,我国银行的存款利率是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有专家称,我们现在完全是在一个负利率时代。近期以来,有关加息的预期一直不绝于耳,到9月底,加息的可能越来越大。由于保险产品的回报是紧扣银行存款利率的,所以,在可能加息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购保呢?目前我国各大保险公司所提  相似文献   
57.
声音     
《经营者》2004,(8):18-18
  相似文献   
58.
《海外经济评论》2005,(1):15-16
中国人民银行最近九年来首次上调利率,这让金融市场感到惊讶。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它表明中国政府愿意进一步采取更加以市场为导向的措施来控制贷款和投资增长。它还引发了大量公开讨论,主要集中在升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减缓经济增长以及这一举措是否是汇率变动前兆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59.
借新还旧也称以贷还贷或收回再贷,是指贷款到期时在借款人无力正常还本付息的情况下,信贷人员出于种种原因,不是采取积极的手段督促企业还本付息,而是采取与借款户重新签定借款合同、发放一笔新贷款归还原贷款本息,使原有的与借款人的信贷关系得以延续。此外,借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